• 51阅读
  • 0回复

农村宣传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14
第3版()
专栏:

  农村宣传的几点体会
王昌隆
平原省新乡地委为了了解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情况,曾组织了检查组,到原阳五区的大张寨行政村进行工作。在十三天的工作中,检查组一方面在了解各阶层的思想情况中,进行了对抗美援朝的宣传,同时,帮助村里做了中心工作。从这个村对抗美援朝的宣传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检查组一到村,适值村里进行秋征工作,村干部和群众都忙于收缴公粮。这时,检查组一面告知村干部继续征收公粮,一面到各户向群众个别谈论抗美援朝的事。这时发现群众的思想都集中在缴公粮上,你讲时事,他就随便应付你几句“就是,就是”。你提出问题,他就说:“乡下人那里知道这些事!”有的农民问:“朝鲜离咱这里有多远?”你讲清了距离,他就说:“那还远哩!”这样过了两天,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能了解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情绪的,便确定参加村的中心工作,和村干部一块进行征收工作。村干部对检查组这种作法极表欢迎。检查组以征收公粮和组织冬季生产为内容,召开了小型的生产积极分子座谈会、中贫农座谈会、在乡知识分子座谈会、妇女座谈会等。在这些会议上,同时进行了关于抗美援朝的宣传。会上,农民们都积极发表了对抗美援朝的意见,并热烈进行了讨论。这一来,农民们自觉地把征收公粮、冬季生产、加强治安等工作和抗美援朝运动联系起来了。在明确认识了抗美援朝的目的以后,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公粮任务得以迅速完成。从这里我们体会到,抗美援朝的宣传工作,一定要结合中心工作、结合群众的思想要求来进行。
(二)在大会上有系统地讲解抗美援朝的道理,是需要的,但必须讲得很通俗才行。同时,在大会上讲解,群众不能随时提出问题质疑,讲完之后,农民又往往把疑问忘了。所以,在大会上做时事宣传之后,必须再召开各阶层的小型座谈会,这样才会使时事宣传广泛深入。
(三)在农民不了解抗美援朝的道理之前,思想上是麻痹的;但在了解之后,又极容易恐慌起来,乃至使生产受到影响。这一点必须注意并很好地加以掌握。我们的体会是:农民知道了目前美帝在朝鲜的暴行后,很容易联想起日寇侵略我国时自己的悲惨生活,想起地主和蒋匪特务的罪行。这时,就要很好地引导大家尽情控诉。只有经过尽情控诉,才能使农民的仇恨变为力量,积极行动起来。老人袁永同在不明白抗美援朝的道理之前,曾说:“我缴了公粮,吃喝就困难了!”但经过回忆、诉苦之后,他积极缴粮,并自愿多缴了三十一斤谷子。他对人说:“不抗美援朝,咱现在的生活还能保得住吗!只要我节俭些,粮食满够吃到明年麦收。况且这几个月里我还要生产哩!”
(四)在农村中,最感缺乏的是时事宣传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在新区。过去,我们对农民宣传时事不够,再加上农民思想单纯,更需设立经常的宣传组织机构。同时,时事宣传不应该当做突击工作来看。虽然经过突击性的宣传,能引起农民对时事的关心,也正因为农民对时事关心了,建立宣传组织机构更为必要。如我们在大张寨村宣传时事后,农民就不断找来叫我们给读报纸。在这以前,村公所订的报纸,却是从没人看,常常原封不动地放在村长家里。为了使大家能经常知道时事,在干部和群众的要求下,我们帮助他们组织了一个宣联会。由宣联会来领导冬学、读报、广播、黑板报、剧团等,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经常的时事宣传。宣联会的组成人员是:村干部三人,冬学义务教员,完全小学校长和三个在乡知识分子。并根据各人的特长进行了分工。宣联会成立后,冬学很快开了课。宣联会的委员们劲头也很大。每个村都可以找到热心于宣传事业的人,只要有人来组织和经常领导就行。过去以村干部兼职组成的宣联会,因为村干部很忙,又是兼职,很容易流于形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