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克服条块分割、重复建设需要统一认识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4
第5版()
专栏:

克服条块分割、重复建设需要统一认识的几个问题
徐景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左”的错误的纠正和实事求是思想传统的恢复,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宏观决策;同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企业开始有了活力,经营管理也有所改善。但是部门、地区互相分割、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盲目生产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是影响我国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所在。
这个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经济体制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计划和管理中,计划、投资和物资是按部门、地区下达和进行分配的,各地区、各部门在生产、建设、科研、引进等各项工作中,往往各考虑各的,各搞一套。这样,重复建设,盲目生产,成了经济工作的一个顽症,一犯再犯。
近几年来,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长期商品匮乏、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改变,这对于稳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扭转国民经济的被动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何发展消费品生产,同样有走什么路子的问题。
以耐用消费品为例,先说自行车。这几年发展很快,但盲目布点、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国家规划安排57个生产点,现已达140个。后果是:生产能力过长,到1985年全国自行车行业生产能力达4,630万辆,超过国家计划生产1,330万辆,超过购买力2,440万辆,其中名牌车增长缓慢,供不应求,而杂牌车大量生产,滞销积压。据1982年对全国140个厂的统计,平均销售税利率为21.7%,9个厂在平均水平以上,占6%;61个厂在平均水平以下,占44%;70个厂亏损,占50%。其它,如手表和家用电器产品也是这个趋势。据统计,全国大约50%的手表厂、电视机厂,80%的洗衣机厂、电冰箱厂达不到起码的生产批量,不符合经济技术条件。一半以上,甚至四分之三以上的厂子属于盲目建设。这就是说,我们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上仍然没有摆脱过去那种投资多、效益差的老路。
按照过去的老路子走,建设资金不能集中用到重点建设和企业改造上,而耗费在加工工业的盲目发展上,不仅不能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专业协作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而且还继续朝那种分散的“大而全”、“小而全”方向发展。这种不合理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当这种状况在量上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将受到障碍,迫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对经济实行调整,压缩基本建设,企业关停并转,产品削价报废。因此,这种格局不改变,社会经济效益差的局面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而且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许多正确的口号,如翻两番、提高效益、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等等,都可能变成继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借口,走向我们意愿的反面。
这种格局能不能改变呢?是能够改变,也是必须改变的。这取决于我们的决心、政策和措施。如果我们有很大的决心和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就能改变这种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一些重大的经济指导原则上统一认识。
第一,要对投资新建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建设中的盲目性,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是难以避免的。这需要作具体分析。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十分复杂,尤其是大量小商品,其需求和变化难以计算和预测,可以通过供求变化而自发地去调节,有一些盲目性也不影响大局。但有的耐用消费品,如家用电器和手表等这类产品,其需求及变化是可以计算和预测的,应严格按计划投资建设和扩大生产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地区、部门不信预测,不顾规划,各行其是,盲目兴建。如果不能克服这种盲目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失去应有的优越性。
长期以来,为了照顾地方、部门的所谓积极性,忽视对投资的计划管理,允许随意布点建厂。在工厂建成后却管得很严,当生产超过需求后,不得不指令限产;为处理产品积压,年年号召清仓利库;最后,要对企业关停并转又困难重重。实践证明,按此行事,我们就难以摆脱被动局面,掌握不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要认真研究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按传统办法,规定大中型谁管、小型谁管;限额以上谁管、限额以下谁管,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地区、部门为逃避审查、监督,该建大中型的改成小型的;该搞限额以上的都搞成限额以下的,什么小机械厂、小化工厂、小油漆厂、小棉纺厂、小酒厂、小糖厂等等仍然盲目发展。1982年1至10月,关停并转了3,700多个企业,同时新建了3,800多个企业,大都是生产能力过长的小企业。正确的办法是分行业进行管理。一是按行业的不同情况划分投资的权限。规定什么行业可以由地方办,哪一级办;什么行业地方不准办,或哪一级地方不准办。比如,石油化工、汽车行业,只能由中央布点,地方不准新建,但可以投资入股;机床、内燃机等重要机械行业,中央和省市两级可以兴建,县以下不准建厂。二是按行业的不同情况确定投资政策。有的行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社会需要,可规定在一段时期内任何部门、地方不准新建和扩建;有的行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但不需要布新点,可规定不准新建,对现有企业可投资改造、合股经营;有的行业,需要布新点的,应按照规定的投资权限、行业规划的要求和设厂标准建设。只有将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政策结合起来,该鼓励的鼓励,该限制的限制,才能真正制止重复建设、盲目生产。
对已经盲目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以自行车为例,可否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指令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投资建设新的自行车厂和零部件厂;二是规定达不到批量标准、超过一定成本的一律停止生产整车;三是取消减免税照顾,提高自行车税率,使成本超过规定的企业得不到利润。这样,许多批量少、成本高、质量差的杂牌车厂就无法生存。那些技术条件好的,可与名牌车厂搞配套协作,生产零部件;技术条件差的则可转产。这就能防止继续盲目投资,扩大杂牌车的生产能力,造成产品积压;同时,名牌车就可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配套协作迅速增产,满足需要。
第二,要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能不能果断采取上述措施,关系到要不要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资本主义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来推行专业化协作的。在我们现行经济体制下,大批落后企业,甚至不具备起码经济技术条件的企业,可以不受阻碍地建设、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不讲效益的经济生活中,专业化协作的发展势必进展缓慢。因此我们要给专业化协作开辟道路,必须首先使那些落后企业不能生存下去。只有堵住“大而全”、“小而全”的路,才能迈开专业化协作的步。只有取消落后企业的生存权利,才能推进联合改组。根据我国情况,在小商品生产范围内,可采取价格自发调节和竞争的办法去淘汰落后;在影响国计民生较大的商品生产中,应自觉地采取经济的和行政的措施,以保优去劣。然后,由优胜的名牌厂从被淘汰的厂中择优而作为配套协作厂,也可由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联合或协作。这样,企业改组、联合中难以解决的“谁当龙头、谁当龙尾”、“以谁为中心”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必须在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改变那种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按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去搞更新改造,不仅严重浪费资金,而且将促使企业向更不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企业进行改造必须有明确的方向。重点企业是提高自己的配套能力,朝全能方向发展;还是把零部件分出去,扩大专业化协作?经济技术条件差的企业,是按整机厂的要求上项目,上设备,全面扩大生产能力;还是作为零部件厂,改造专用设备,发展流水线作业?按前一种方案,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使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更加不合理;按后一种方案,则投资少,见效快,符合经济合理原则。目前,从全国来说,行业规划的工作没有全面展开,企业调整改组也没有取得应有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由单个企业提出改造项目,然后汇总、审批、下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为此,应确定一条原则,哪一个行业制订了规划和企业调整改组方案,就批准改造,给予资金。这样,可利用掌握的改造资金,推动行业规划和企业改组工作。
第三,要按区域分工发展经济
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淘汰落后企业,推进专业化协作,都牵涉到后进地区经济怎样发展的问题。现在,调整中一讲到企业关停并转,就提出后进地区的收入、就业问题怎样解决?于是,企业调整不动,专业化协作推进不了。在这些地区花费了大量投资,兴建了一批技术经济指标落后的企业,由于批量少、成本高,靠免税或补贴来维持,而地区指望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带来收益,于是不惜工本地继续投资。由于技术经济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为了保护落后产品的销路,只能祭起封锁市场的法宝,从而限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相互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这又怎能发展和繁荣我国经济和地区经济呢?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必须避免那种不讲条件、不顾效益、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做法,而要在实行区域分工的同时,广泛协作,各有重点地发展。
要实行区域的合理分工,首要条件是保护和鼓励优势,限制和淘汰落后。在现行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下,不仅落后与优势并存,而且往往是落后挤先进。这样,新的分工不能产生和扩大,原有的分工也将消失。一种产品选择什么地区生产,或者说一个地区能生产什么产品,应具备基本的经济技术条件,要分行业按照不同的产品制订不同的标准,规定合理的生产批量、成本、质量等,然后予以公布。凡不符规定标准的不许新建,现有企业必须改组或转产。同时,分行业制订价格、税收政策,鼓励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生产,限制生产条件差的地区生产。这样从政策和措施上,迫使各个地区从不同的经济特点出发,确定不同的优势产品,避免一哄而上。
后进地区怎么办?一是应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品。任何地区都有优势,没有优势的地区是不存在的。离开自己的优势,盲目发展一般加工工业是不可取的。二是应发展与先进地区的联合和协作。后进地区有丰富的资源,缺乏的是先进技术,应该与先进地区合作开发资源,逐步发展自己的加工工业。采取自成体系、自搞一套的做法,往往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对地区和国家都不利。三是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将一批产品,从生产到技术,由沿海转向内地、由先进地区转向后进地区。四是国家对后进地区的发展,要在战略上作专门研究,使它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地区经济的繁荣,而且能促进国民经济全局的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