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日本“科技立国”试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4
第7版()
专栏:专论

日本“科技立国”试析
周斌
目前,日本正在全力筹备明年在东京附近的科学城筑波举行的“世界科学博览会”。日本政府一再表示希望有关国家将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今后发展科技事业的最新设想送去展出,并计划组织1亿人次参观,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日本举办这样一次规模巨大的博览会,是它在八十年代推行“科技立国”、发展经济总战略的一个具体措施。
日本非常善于采用别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并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由于采取先进科技,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得以大约比欧美快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战后又只用10年时间就重建经济。日本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方面的一些做法,很有参考的价值。
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日本所处的特殊环境,使日本在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拥有不少有利条件,例如:美国出于自身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对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不保密;日本教育普及,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文化、技术素养比较高;日本战前的陈旧设备大都毁于战火,战后可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日本国内外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对技术革新投资的积极性很高;廉价石油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能源等等。
日本在吸收、引进科学技术方面的经验,首先是抓得及时,舍得投资。日本在五十年代引进先进技术共2,300余项,到六十年代末,每年就接近2,000项。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出多于进,唯独在技术贸易中,至今仍是进多于出。
其次,及时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苗头。既把引进的着眼点放在赶超世界最高水平上,又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令,严格控制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一些重大项目实际上都由政府统一掌管。
三是一般只引进技术而不引进设备,尤其不花巨资引进成套设备。万不得已需要引进时,也不是为了直接用于生产,而是为了解剖、仿造。
四是把引进和独创密切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使引进的技术尽快消化在日本自己的技术体系中,尽快体现在日本自己的生产成品上。日本每年用于独创开发新技术的投资,都大于引进支出,而引进支出中数额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急需独创开发的关键性项目。
五是对技术革新的理解比较全面。日本把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销路、新的经营管理方法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特别强调建立适应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六是始终把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放在引进工作的首位。日本政府和工厂企业把引进作为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特殊途径”。
由于颇有成效地进行吸收和引进,到了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1968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个“经济大国”。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于“滞胀”局面,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经过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面临了“新的严重挑战”。
日本政府认为,为了在八十年代以后求得继续发展,克服许多经济部门在重大技术革新方面的停滞趋势,解决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的现实危机,生产更加价廉物美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强劲的竞争能力,正在及时调整国家的发展战略,把以往那种以引进和改革外国现成科技成果为主的“吸收型”做法,转到以独创开发“自主技术”为主的“播种型”轨道上来。同时,日本政界、经济界一部分人也主张,为了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必须建立一支更加强大的科技力量。因此,研究开发新的科学技术,不但仍是日本“整个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而且越来越被视作处理内外政治难题和提高国家政治地位的基本手段。
为了贯彻这个新的指导思想,日本政府这几年动员各方力量,酝酿和制订全面规划,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增加与合理分配对新兴领域的投资,加速改变技术模式,充实有关研究机构,扩充新技术的鉴定制度与评价组织,加强官民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分工合作,着手改革教育制度,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合作等,有的已经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从事独创性“自主开发”的时间并不长,基础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同时,日本的社会制度决定它的科技开发研究只能依靠民间企业分散进行,而这些民间企业往往容易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并对竞争对手严密封锁消息。这显然不利于整个国家水平的迅速提高。此外,日本和美国、西欧在开发研究尖端科技方面的较量,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样,日本“科技立国”的战略,虽在逐步贯彻落实,并已取得若干进展,但今后的道路仍将是不平坦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