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现代化设备需要这样的年轻人——记宝钢1200T/H卸料机操作手张成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6
第2版()
专栏:

现代化设备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记宝钢1200T/H卸料机操作手张成法
本报记者 洪天国
他瘦弱,腼腆,本份。然而,正是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熟练驾驶高40.7米,宽63米,重967吨的1200T/H卸料机——一台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逻辑程序控制的先进设备。
他叫张成法,上海宝钢的青年工人。
他是怎样成为先进设备主人的呢?
1978年冬,张成法和支援宝钢建设的各路大军云集宝山县城。后来一个个伙伴走掉了……
“小张,咱们也走吧!”在一栋新建的公寓里,睡在上铺的小吴,朝下悄声说。“你听见没有,小张,留在宝钢划不来:路远,钱少,女朋友要吹,这笔帐你就没算?”
帐,张成法不是没算,而是细细地算过了。宝钢是从日本引进的全套设备。上宝钢,他奔的是新技术!
“小吴,咱们留下吧!生活需要新鲜空气,搞建设需要新技术。”张成法仰起头劝说。
就这样,张成法走进了宝钢的日语培训班教室。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张成法深知自己的短处,全班41名学员,不是中专生,就是技术员,有的还有点日语基础呢!他的底子最薄。然而,他二十二岁,年龄小,记忆力强,这又是长处。
张成法扬长避短。记忆力强,就先大量背单词。半年后体重减轻了,单词日积月累,却记熟了1,500多个。学语法较难,他问老师,问同学。9个月后,看手头的日文资料对小张来说不是难题了。“翻译不在,快把小张找来!”工地上把他当临时翻译。
“懂日语,工作起来方便,我喜欢收你这样的徒弟。”卸料机教官平野先生翘起了大拇指。
1980年腊月,蒙蒙细雨下个不停。连续一个多月,张成法和同伴小吕在泥泞路上往返跋涉20多里山路,到宁波北仑港,他们去看两台卸料机的机械安装,因为宝钢的卸料机还没有运来,张成法急不可待了。
夏天北仑港的卸料机要调试了,他们又去了一趟。七月的南国,骄阳似火,小张和小吕浑身是汗。住的是一间蒸笼似的破工棚。但两个青年又坚持一个多月,增长了新的技术知识。
经过了一段努力,张成法开始走向将由他驾驶的1200T/H卸料机,登上40米高的卸料机操作室;卸料机的操作室就象飞机的驾驶室:左右操纵台,仪表板,辅助设备,各种开关、按钮、仪表120多个,外加三台电话机,一台步话机。操作时要眼观三面,耳听八方,上下联系,机电同步。“在我们日本,培养这样一台大型卸料设备的操作手,必须经过半年多的专业训练。”日本专家介绍说。
“中国人要突破这个规矩!宝钢的建设不能慢腾腾。”张成法这样想。
小张不是吹牛。他常常在睡梦中被一个弄不懂的按钮或开关惊醒。
这个按钮叫什么?噢,叫“复位”!“复位”是什么意思?弄不懂。查一下说明书。糟糕,几十页说明书,偏就没有介绍“复位”操作要领的。算了吧,那么多开关按钮,有一个稀里糊涂,不至于怎么样吧!刚闪过这个念头,小张的脸刷地红了;技术中的“拦路虎”不扫除,要“吃人”的呵。
日本人能画出“复位”,我一定能弄懂它。1张,2张……5张……100张……225张,全套电气原理图统统摆在桌面上;1天,2天……10天……15个白天和黑夜流逝了,张成法终于弄清“复位”按钮的功能;它是电子计算机操作程序发生故障时的一个应急装置。译成“复位”不准确,应译成“反向”。
在1200T/H卸料机调试阶段,张成法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两张操纵台草图放在左右两侧,千百次地练习模拟操作。
功到自然成。由于张成法熟悉卸料机的机械性能、电气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要领,他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熟练掌握1200T/H卸料机操作规程,在操作比赛中获第一名。在第一次投产操作中,张成法在50多秒时间里,准确判断,迅速排除一次由于电气线路接反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意外故障,顺利卸下第一船煤,为宝钢自备电厂一号机组投产发电打响第一炮。
现在,张成法已是上海市操作技术能手。从操纵10T门式吊车到驾驶1200T/H卸料机,这个青年人实现了一次技术上的飞跃。他懂得,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要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人材。对此,自己是责无旁贷的。(附图片)
宝钢副原料码头1200T/H卸料机右下图:正在工作中的张成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