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种新型的劳动组织形式——“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6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一种新型的劳动组织形式
——“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访问记
本报记者 严正 中国国际电台记者 赵成鸿
位于南斯拉夫科索沃自治省经济最不发达的佩奇区,有个“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它在南斯拉夫名闻遐迩。对它,许多全国性的报刊竞相报道,称它为“佩奇的‘奇迹’。”最近,我们慕名前去访问,也不禁对它所创造的“奇迹”发出赞叹。
跨进厂房,工人们三五人一组,全神贯注地围着自己的工作台进行劳动。马达的轰鸣声、鼓风机的呼啸声、铁锤碰击发出的丁当声,汇成一阕高昂的交响乐。29岁的厂长勃·卡里奇为没有会客室接待来访者而表示歉意,他把我们领到厂房前的空地上,我们一面品尝着他家自酿的李子酒,一面倾听他那引人入胜的介绍。
“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在南斯拉夫是个新型的合同联合劳动组织,它是由卡里奇同他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共同投资建立的。出身贫寒的五兄妹在从事了长达15年浪迹四海的巡回演奏生涯后,攒积了为数不小的一笔钱。兄弟中年纪最小最有眼光的勃·卡里奇建议,为了改善佩奇地区的经济状况,减轻家乡的失业问题,由兄妹五人共同投资200万第纳尔办一个工厂。1978年这个厂刚开张时,只有6个工人,主要以刻图章、制造交通标记、修理打字机为业,厂房设在地下室、汽车库,甚至自己的卧室里,条件非常艰苦。可是时间仅隔4年,工厂面貌一新,现在这个厂有数百平方米的厂房,120个工人,以金属加工为主,产品有上千个品种和型号,全厂资产达2,400万第纳尔,为原来的12倍,年产值增加了20多倍,去年达到1.5亿第纳尔。
随着工厂的发展,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这个厂的平均工资为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原来繁重的手工劳动已被自动多头金属切割机、车床、旋床等先进设备所代替。在参观过程中,年轻的厂长指着正在赶建的一个新厂房说,它建成后再增加80个工人,准备生产向西德出口的专用螺丝和螺丝帽,这个工厂已经把视线扩大到国外市场了。
工厂为什么叫合同联合劳动组织?卡里奇厂长解释道:这个厂是由他们兄妹5人与工人签订合同组成的。他们投入200万第纳尔的资金和自己的劳动,工人们投入自己的劳动。由他们兄妹5人每年轮换当厂长。工厂办得好,他们的劳动收入和“红利”就多,相反,如果工厂亏损或破产,由他们自己承担风险。十年之后,工厂根据南斯拉夫银行的最高利率,偿还他们投资的本息,那时工厂转变为社会所有制,直接归工人管理。
这个工厂不同于个体所有制工厂。厂里建有工人委员会、工会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人通过工人委员会和工会参加对工厂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国内外经济条件不利的4年内,“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能飞跃发展,卡里奇厂长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这个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明的纪律。由全厂工人讨论通过的工厂条例规定,所有职工每天必须提前15分钟入厂作好预备工作,迟到一分钟就不得入内,并扣发一天的工资,也失去为个人收入15%的月终奖;工作时间不准抽烟、闲聊。每年年底厂里评选5个劳动最好的工人,奖给彩色电视机、手表和有铁托头像的纪念金币。第二,管理机构小而精。全厂120名职工中,只有8个行政管理人员,每人身兼数职,例如企业的文书兼管供销、防火和全民防御工作,门卫兼擦洗工厂的汽车;此外,善于经营,注意经济效果也是工厂发展的重要原因。“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专门生产一些不起眼的然而为社会所急需的小商品,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斧、钻、镐、锹、钩、螺丝和螺丝帽、犁头、马蹄等。这些商品市场上缺乏,而大厂又不愿生产,因此产品总是供不应求。
“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建厂初期,也受到一些非议和怀疑。有人认为这里“存在剥削”、“有损社会主义”,严格的纪律“侵犯了”工人的自治权利等等。佩奇区的共盟组织和议会经过调查和认真讨论后,认为这个工厂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产品,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而投资者自己也劳动,取得的“红利”也只相当于银行的利息,是一个应予支持的典型。分管小经济的南斯拉夫社盟主席团委员马·罗日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这个厂的做法是符合南斯拉夫宪法和联合劳动法的有关原则。目前南斯拉夫各地广为传播“科索沃五金百货加工厂”的经验,类似性质的工厂正在陆续增多。南斯拉夫同志把这种工厂看作是发展小经济,是从个体经济向社会所有制经济过渡的良好形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