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一色素白到五彩缤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7
第6版()
专栏:朝鲜通讯

从一色素白到五彩缤纷
本报记者 周必忠
朝鲜北部地区,多数地方无法耕种棉田。解放前,朝鲜布匹的年产量平均每人只有0.14米。
在今天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繁华的首都到边远的山乡,几乎看不到往昔的那种白色长袍与白色长裙。映入眼帘的,是用各种质地的化纤布制作的各种色调各种款式的服装。旧时人们梦寐以求的“衣随季节变”的理想,终于实现了。特别是每逢节日,要是你徜徉平壤街头,处处可见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妇女和儿童。她们色彩鲜艳的装束,把高楼接天的平壤映衬得益发美丽,更显得青春焕发。
回想当年,为了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朝鲜劳动党和共和国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无数个回合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1952年,当战争的硝烟还弥漫在朝鲜大地的时候,在金日成主席的关怀下,一场“化纤战斗”在鸭绿江畔一个名叫清水的山沟悄然展开了。1939年曾在日本研究维尼纶的著名科学家李升基博士,领着8个年轻的助手,根据朝鲜无烟煤资源极为丰富这一特点,开始创造性地研究用无烟煤和石灰石为原料生产合成纤维的方法。经过3年多的攻关,1956年获得了成功。这一研究的成功,为朝鲜自力更生解决穿衣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61年,年产万吨的二·八维尼纶厂正式投产。经过多次扩建与改造,很快就发展成为具有年产5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联合企业。紧接着,以木材为原料年产3万吨人工纤维的清津化纤厂,以芦苇为原料年产万吨人工纤维的新义州化纤厂相继投产。与此同时,在平壤及各大城市,先后建成数十个大型纺织厂。到六十年代末,朝鲜即达到每年生产4亿米布、每人平均达20几米的成绩。整个生产规模比战前增大20倍。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朝鲜除重点建设大型化工企业外,又集中力量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中小化工厂。据轻工业委员会计划局局长白云植介绍,1981年,布匹产量约为5.6亿米,而所需原料只有20%左右是进口的棉花。维尼纶、奥纶、涤纶、毛维纶、人造棉、人造丝等化纤制品已超过2,000种,各种捻线织品、丝织品、针织品的备料达200种以上。在化纤生产中,合成纤维已占70%。清津化纤厂厂长许泰默告诉记者说,这个厂现在每年生产人造丝5,000吨、人造棉20,000吨、人造羊毛5,000吨,除供应全国370多个大小工厂外,每年还出口人造丝500多吨。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职工由1962年的7,500人减少到3,500人,而且多数是女工。位于清川江下游的南兴青年化学综合工厂,是七十年代中期建成的唯一生产奥纶的工厂。这个厂的总工程师武汉春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工厂拥有年产万吨的生产能力。所用原料是从中国提供的石油中提取的副产品豆脑油。
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被服工厂在各地象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据介绍,全国200个郡,每个郡都有两个以上的被服厂,其中包括一个专门生产被褥的工厂。咸镜南道共有52个被服厂,居各道首位。平壤市被服工业总局副总局长金成元告诉记者,总局下属49个工厂,其中有40个被服厂,职工达1万多人,每年生产服装1,400万件,除主要供应市民外,还出口一部分。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色彩和款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童装的款式达300多种,女服的款式达200多种。据平壤第一百货商店副经理河用哲介绍,在两万多种商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布类和服装类等。许多女同志不满足现有的款式,自己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款式,要求商店订制。最近几年时兴起来的夏服无领连衣裙、春秋服带领半开口连衣裙,还有无袖长袍,就是这样出现的。
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高的要求,1980年金日成主席在朝鲜劳动党六次党代会上,提出了经济建设的十大远景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八十年代生产15亿米布。去年6月,朝鲜劳动党又召开六届七中全会,决定在顺川兴建年产10万吨的维尼纶工厂,进一步发展维尼纶生产。现在,建厂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朝鲜科学院咸兴分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室长朴正会副博士告诉记者说,他们现在正致力于增加品种和提高质量的研究,目前已有两个维尼纶新品种投入生产,还有三个品种正在研究中。在质量方面,主要是研究增强维尼纶的拉力和松软度。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朝鲜人民一定会打扮得更加美丽。(附图片)
朝鲜新义州纺织厂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成为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的模范厂。 朝鲜中央通讯社供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