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既抓紧粮棉油 又关心“小朋友” 开江县集资办学 校舍焕然一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8
第3版()
专栏:

既抓紧粮棉油 又关心“小朋友”
开江县集资办学 校舍焕然一新
本报讯 《四川日报》记者戴文渠、本报记者罗茂城报道:许多人了解到四川省开江县集资办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后,发出这样的感慨:“集资办学,这里堪称楷模”。
开江是个有47万人口的农业县,人均耕地不足9分,工业基础薄弱,县财政收入少,多年吃国家补贴,1982年又遭受百年未遇的洪灾,农民手头的钱、粮并不宽裕。可是,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通过去年一年的集资办学,新修砖木结构的校舍31,605平方米,维修校舍29,059平方米,修围墙14,514米,新添课桌凳6,490套,维修6,010套,全县大部分小学实现了“一无十有”,即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师有寝室,学校有办公室、食堂、厕所、操场、实验地、绿化地和围墙。目前,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1%,巩固率为97%以上,小学毕业生及格率为80.9%,均比国家有关规定指标高。每所小学还增添了幼儿班,开江县已成为四川省教育战线的一个先进典型。
开江县原有办学条件差。前两年,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公社、大队调查,发现全县农村小学的不少校舍,还是解放前的庙宇、地主庄园和私塾房子,危房面积占32%,不少学校连厕所都没有,教学设备更是简陋不堪。县委认为,办好教育,培养人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也是当前科学种田的需要,应该纠正过去那种只抓粮棉油,不过问“小朋友”的错误倾向。各级党委成立改善办学条件领导小组,民办教师退出“包产田”,工资、口粮、食油由公社统筹,按月付给。同时提出集资办学,“资金自筹,劳力自投,物资自凑”。县委的号召,受到全县人民拥护,大家把为小朋友修校舍看成是份内事,很快掀起一个集资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过去,有些社员把学校看成是国家的,常常出现与学校争地皮、侵犯校产而发生殴打教师的现象,现在把“尊敬教师,爱护校产”写进了乡规民约。最近一年多来,全县殴打教师事件只发生一起,而且很快解决了。
据统计,从1982年9月至去年11月,全县共集资300多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8万元,厂矿企业支援5.2万元,社队集体资助物款131.8万元,群众投资投劳达136.4万元,后两项占集资总额的88.2%。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