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领导者的责任——宜昌地区发展专业户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09
第2版()
专栏:

领导者的责任
——宜昌地区发展专业户见闻
本报记者 段心强 本报通讯员 郑 延
在湖北宜昌地区,一年前专业户、重点户还稀稀拉拉,掰着指头数得出名来,如今忽拉冒出10万多户,占全区总农户的16%,象一棵棵竹笋似地出了一地。1982年出售商品的“万字号”大户仅是粮食这一项,去年不同了,有售万斤籽棉的,万斤猪肉的,万斤鲜鱼的,万斤蜂蜜的,万斤鲜蘑的,万斤柑桔的,等等,数得出上十个方面。
一年前多是一家一户干,如今出现了7,800多个新的经济联合体,比前年增加了5倍。这些联合体有跨队跨社的,有跨县跨地区的,还有跨省的……
为啥宜昌地区的专业户、重点户发展这么快?地委书记马杰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没有三头六臂,只是认准了发展壮大农村商品生产这一条,不适应的,就改革。”
“木耳状元”投石激浪
去年春天,地委书记马杰收到宜昌县务渡河公社“木耳状元”余从杰的告状信,状告大队长和生产队干部“鞭打快牛”,加重专业户的负担,还说这样干方向不对。最近又趁他在县开会期间,把他的木耳棚拆了,把耳杆分给了社员。怎么回事?马杰派地委常委旋敏和宜昌县委书记胡开梓前往调查处理。他们到大队一看,余从杰家的木耳棚被拆得七零八散,有的栎树杆成了“柴禾棍”,队干部还说:“拆分木耳棚是怕余从杰越‘轨’出‘格’。”
地委认为这件事有代表性,后来就登在地区小报上,让大家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实教育人。余从杰一年能生产鲜木耳3,000多斤,一般农户只能生产500多斤;同样一棚栎木杆,余从杰生产木耳30多斤,其他户只能生产七八斤;一般农户养木耳都是大路边的常规技术,不用学,余从杰不光接受了传统的技术,还请教了不少专家,读了一些书,琢磨了很多新法,有自己的绝招。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象余从杰这样的专业户、重点户,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对国家的贡献多,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专业户和一般农户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有快慢之分和收入多少的差别,是正常的,并不可怕。领导的职责就是通过这些专业户、重点户的示范,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向前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认识提高后,宜昌地区的各级领导出现了“三改”:在对待专业户、重点户的态度上,改“横挑鼻子竖挑眼”为满腔热情支持。不少农村的基层干部由“开始的怕字,中间的看字”变成了“如今的干字”,带头当专业户、重点户。在工作方法上,改过去的催种催收为给专业户、重点户组织服务。全区成立种子、植保、家禽、家畜、饲料、沼气等各种专业服务公司208个,为专业户、重点户解决困难。在工作作风上,改坐在办公室里等事干为主动到现场办公。各级党委纷纷组织农委、农行、财政、商业、供销等部门的负责人到专业户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当场拍板,就地解决。当阳县委书记艾光忠和副书记周云焕提高对专业户的认识后,变“监察员”为服务员,亲自带领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走了7个公社28个专业户,当场贷款98万元,解决水泥50吨,木材3.5立方米,使专业户、重点户迈开了步子。解决商品生产中的“喜中愁”
专业户、重点户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产品要卖出去,原料要购进来,事事都让专业户、重点户自己干,一根肠子八下里挂,什么也干不好。开初,不少专业户常在商品流通中卡壳。枝江县的大蒜很出名,去年风调雨顺,获得大丰收。许多专业户的蒜产量都比上年增产一倍多,喜得跳圈;但蒜太多,当地卖不出去,又愁得没法。县委和一些公社党委的负责人,亲自跑买卖,找销路,结果把大蒜运到武汉、北京、上海,销售一空。专业户、重点户拿着几百元,上千元的现金,十分感激地说:这真是为发展大蒜解决了“喜中愁”。
党组织是要抓商品流通,学会做生意,但到底还是人手少,浑身都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光靠自己干不行,主要还得疏通流通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盛产柑桔,出现许多柑桔专业户,但粮食不能自给;当阳、枝江等县和荆州地区位于江汉平原,是产粮区,有许多粮食专业户,但柑桔短缺。一到收获季节,秭归县柑桔积压腐烂,专业户叫苦告急;当阳、枝江县和荆州地区粮食卖不出去,专业户求爷爷,告奶奶,见有头有脸的人就拜托“走后门”卖粮食。地委主动做好商业部门的工作,发动粮食局和果品公司在完成收购任务的前提下,尽力帮助两地农民调剂余缺。他们还改革了供销社的体制,变“官办”为“民办”,扩大了经营范围,使两地互通有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宜昌地委还放宽政策,对个体运销户大开“绿灯”,让它们拾遗补缺。各种运输工具齐上阵,每年从当阳、枝江等县和荆州地区向秭归县运销一千多万斤粮食,从秭归向当阳、枝江和荆州运销柑桔几十万斤。两地的农民各得其所,发展粮食和柑桔生产的劲头都很足。
要想到下一步
专业户、重点户勤劳致富后,他们在想什么?下一步怎么走?
当阳县河溶公社高店五队养鸭专业户龚中金,前年纯利润还不到1,000元,去年零头不算,产值5万元,纯利润一万五。说起这个发展,老龚总是感谢公社党委帮他搞好了经营管理。
原来,龚中金闷头养鸭,赚钱赔本,心里没底,他说:“我坐的是没底的轿,不知啥时候从万元户上摔个仰八叉。”公社党委负责同志学习了经济管理知识,深深感到,实现商品价值,的确是惊险的一跃,如果这一跃不成功,摔坏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生产者本人。他们来到老龚家里,第一手帮助搞综合利用。龚中金有上千只鸭子,每天吃粮是个大数。公社帮他搞试验,利用当地的水草和骨粉、粮食搞成配合饲料,一年节约粮食2,000多斤;把宰鸭扒出的肠衣洗净,交售给食品部门;把宰杀鸭子的羽毛收集起来,交售到羽绒厂。仅这几项,就使老龚减少二三千元开支。第二手帮他搞加工,一只鸭子加工成板鸭,增值1.5元,一个鸭蛋加工成松花蛋,增值5分,他高兴地说:“太阳有出有落,河水有涨有退,市场价格有高有低,经公社一帮,我学会了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保准砸不了锅。”
专业户、重点户富了,迫切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宜昌地区采取推荐自费进大学、科技人员办技校所、办夜校等办法,培训农民10万多人,促进了专业户的生产。远安县蚕种场五队,20多户农民家家植桑养蚕,成为专业村。县委派蚕桑技术员到这个队里,根据各户的特点,重点培训专项技术,使一些人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去年蚕茧产量比1979年提高5倍,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500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