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在日本朋友家中做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0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在日本朋友家中做客
本报记者 孙东民
在某友好团体任职的日本朋友N君,曾数次发出邀请:“请务必在方便时来我家中做客,顺便体验一下普通工薪者的生活。如果有助于你们了解日本,可以把我家的家庭收支公开。”
N君的热诚,却之不恭。于是在新年气氛正浓的一天下午,前去拜访。
N君家住东京都东北部的茨城县牛久町,离东京市内约70公里。牛久町与筑波科学城为邻,近几年它作为东京郊外的“优良住宅地”,身价也象地价一样节节上升,原来的一片荒草杂树已被铲平,变成小楼连片的新住宅区。数月前,N君在这里购得约百平米的地皮,盖起了新居。
这位朋友的家就建在靠近公路干线的路旁,是一幢颇别致的两层木结构的建筑住宅。我们进入N君的家,受到热情接待,不满两岁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闯进来的陌生的客人。新居四室一厅,使用面积72平米,设计合理,居住舒适。从室内整洁的陈设和家庭气氛看,显然是一个和睦的小家庭。
在朋友的提议下,大家共同举杯祝贺新年愉快,女主人忙着端上精心制作的日本饭菜,在大人们的笑语、孩子的玩耍和杯盘叮当声中,N君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一家的生活:
话题先从新居谈起。日本朋友说:“我和其它的工薪人员一样,都是借钱盖房,盖这幢房子连地皮共花费1,800万日元,其中1,510万是从银行借的。”N君今年36岁,原籍九州,高中毕业后来到东京念大学,十年前参加工作,1981年结婚。婚后,先是在千叶县的一个城市租一公寓,后来借款1,200万日元再加上自己的储蓄,在靠近东京的茨城县南部的一个城镇买下两个居室的一幢旧房。因那幢住宅过旧,雨季又有室内漏雨之虞,故今年又下决心卖掉旧宅另盖新居。N君说:“我在东京市内上班,谁也不愿意跑到远离市区的郊外安家。但东京的地皮太贵,要在东京安家,对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说到这里,这位朋友拿出一大本填满数字的表册给我们看。这是一本与银行签订的还款契约,1,510万元的借款每月还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位朋友的契约规定,平常月份每月还61,445元,年中年末发赏金的月份加还30万。从1983年8月起,一直还到25年后的2008年6月。N君说:“我虽然借款1,510万,但因有每年8.12%的利息,实际当我60岁时一共要交还银行3,500万。中间如发生什么变故,失去偿还能力,只好以土地房产做抵押。”据介绍,能从银行借到年息8.12%的住宅资金还算是条件优厚的,如果要去高利贷者手中借钱,年息通常要达100%。日本不知发生过多少因还不起高利贷借款而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事件。
N君的生活是紧张的,每天早上7点起床,草草吃罢早饭,7点35分准时离家,步行15分钟到车站,坐一个半钟头的电车,赶到公司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经常加班,一般晚上8点半钟到家,9点吃饭,11点至12点后休息。
话题转到家庭开支,N君拿出他保存的去年9月份的“工资明细”,上面写着全部工资收入。N君的基本工资是24.8万日元,加上工会补贴、家属补贴、住宅补贴等,总计27.37万;再扣除健康、雇佣等社会保险,净收入22万。N君说:“22万元的净收入,每月要还6万多元的住宅借款,还要有维持一家生活的伙食费、水电费、添置费、交生命保险,算起来实际上每月都是赤字。”他见我们有些不解,补充说:“除工资外,每年还发两次赏金,约130万,拿出一半还债,剩下的用于旅行、待客、应酬红白喜事等费用。”
经过N君对他家收支的说明,以及在他家一天的“生活体验”,使我们看到了日本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人到中年,成家立业,努力工作,为生活奔波。N君说,他新建的木房的寿命约30年,还清了债也就到了退休年龄,又要操持盖房问题。“有了房子,有满足感,但也有负债,就象被束缚似的。”据统计,日本工薪人员的平均工资年收入约430万,N君的收入约450万,在普通工薪中有一定代表性。
告别N君一家,不禁想到在日本这个高工资、高物价、高消费的社会里,要维持一家的生活并不容易。N君在日本属于中等生活水平,下层日本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想到这里,眼前似乎又浮现出N君的新房和他质朴而诚实的身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