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小清河瑞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0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小清河瑞雪
杨启璋
立冬刚过,天就飘起了雪花。黄河下游小清河沿岸产稻区,家家户户门前那一垛垛稻草堆上,披上一层层薄薄的银衫。远远望去,象这一带勤俭人家过去春节才肯蒸的“银包金”大馍馍,显得既富足,又温暖。
论节气,正值冬闲,可你无论走进哪一座农家小院,却看不见一个“猫冬”的闲人。白天,男人们一般都跑运输、烧红砖、做木工去了,剩下的妇女们,几乎人人坐在一种简单的木架前,劈劈啪啪的打稻草苫子。
你可别看轻了那一垛垛稻草,若卖草,不过三四分钱一斤,但打成草苫子,六斤半左右的一块,能卖四角多钱呢,经济效益翻一番。草苫子销路也好,一入冬,哪家蔬菜店,哪个建筑工地,那座水泥预制厂不需要大量的草苫子呢。农民们心里明白,一亩田里产的稻草,打成草苫子卖出去,那么买化肥的钱啦,买农药的钱啦,就都稳稳地收回来了。
责任制使农民讲起了经济效益。这一带种植的水稻几乎全是“小站”,然而“小站”稻产量低,出米率也低,过去生产搞大忽隆,无人管这些“闲事”。但现在,优良品种成了挂在农民心上的头等大事,街头巷尾,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老种‘小站’不行呀,明年换‘日本青’吧?”
“‘日本青’好是好,可惜成熟晚,种小麦要耽搁七八天呢,我看还是‘一一九’”。
“一一九”,“一一九”,农民们到处打听:“哪里能换到‘一一九’稻种啊?”
雪仍然下着,地上,房顶全白了。傍晚,外出做工的男人们回来了,晚饭后,有电视机的人家便成了左邻右舍的聚会中心,谈论最多的话题,仍然是种田与副业生产:从化肥的价格到施化肥的效果,并与农家土杂肥反复比较,再一遍又一遍计算生产每斤稻谷的成本,就连稻草的出路,也有人主张不能光靠打草苫子,听说南方用稻草生产一种蘑菇,很受城市居民欢迎。青年农民,尤其是刚参加生产的中学毕业生,对这条消息很有兴趣。
雪还在下着,纷纷扬扬,落在小清河两岸的原野上。此时,你若站在黄河古堤上遥望,一座座农舍的玻璃窗上,闪着柔和的光。那光拖在雪上,映在树上,仿佛是农家容纳不下的喜悦和富足。
初冬,一场瑞雪又将滋润着多少勃勃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