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印度的能源进口与国际收支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1
第7版()
专栏:

印度的能源进口与国际收支问题
李文政
1983年是印度“六五”计划的第三年。整个经济情况虽难尽如人意,但也取得一定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左右。在本财政年度,印度财政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赤字由1982年的38亿美元,下降到34亿美元。本来,在本财政年度,印度可以按协议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取15亿美元的特别贷款份额,但它只提取了12亿美元。这表明,印度的国际收支的严重不平衡局面有一定缓和,长期以来能源进口给财政收支带来的严重压力开始减轻。
最近10年,由于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大量进口,印度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两次石油危机明显地加重了印度整个经济的负担。
1979年石油提价,恰值印度大灾之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困难。同时,石油进口也没能减少。外贸赤字明显增大,国际收支情况迅速恶化。1979年外贸逆差达2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52%。这一年石油进口花去83亿美元,超过全年出口总值。
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石油短缺已逐渐和缓。可在印度的整个能源构成中,石油占的比重过大,由外贸赤字给印度国际收支造成的压力并未减轻多少。1980年印度进口石油1,600万吨,石油制品710万吨,总开支额70亿美元,为当年出口总收入的82%,贸易赤字上升到73亿美元。1982年,即“六五”计划的第二年,外贸赤字没有下降多少,外汇储备也从1979年的60亿美元下降到40亿美元。
造成印度国际收支的严重局面,除石油进口因素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农业产量不稳,往往要大宗进口粮食;工业发展速度较慢,外贸负担因之较重。印度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要求大量进口原料、资本货物、现代技术和设备,借以保证扩大再生产。这些都给印度的国际收支不断带来新的压力。多年来,印度也一直致力于开辟新能源,如核电力等,但没能取得显著效果,迄今发电量增长不大。煤的产量也多年在1亿吨左右徘徊,对石油的依赖一时难以改变。
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长期贸易赤字,国际收支紧张,说明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值得充分的注意。印度在“六五”计划的前三年一直尽力扭转这一局面。
印度采取的方针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国内石油开发;二是压缩进口,使国内市场“民族化”;三是尽量开辟外资外援来源。
印度的石油生产经过多年努力,展现出较为乐观的前景。据估计,到1983财政年度末(到1984年3月31日),原油产量可达到2,600万吨,能满足全国需求的四分之三。石油进口量也从1982年的1,290万吨降到910万吨。由此可知,印度国际收支的沉重压力开始得到缓和。同时,印度的“进口替代战略”也开始发挥作用。印度提倡用本国制品,发挥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从汽车、机床到大量日用品,力争以国产品代替进口品。这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也是难能可贵的。印度的一系列调整和发展的努力,取得了改善印度国际收支状况的效果。
印度的外资外援主要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印财团”和一些西方国家。1981年,印度为保证经济计划的实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5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这笔贷款从1981年年底起分三年付给印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印度经济政策提出的要求,包括实行税收改革、减缩公益事业开支以及进口自由化等等,其目的是限制国内需求,限制通货膨胀,保证资源转移到投资和出口领域。
这些综合性措施虽防止了印度出现债务危机,但面对世界经济微弱的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日炽一日,面对国内资金紧张、设备利用率低下和各种天灾人祸,印度仍然得经历一段艰苦的路程。要真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