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工业指挥员要有远见——访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邵奇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2
第2版()
专栏:

工业指挥员要有远见
——访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邵奇惠
《哈尔滨日报》记者 蒋巍 本报记者 孟晓云
哈尔滨林业机械厂的同志与记者谈起他们的厂长兼总工程师邵奇惠时,脸上挂着神秘的微笑,闪烁其辞地说:“他呀,很少坐镇现场指挥生产。”
一调查,果然。邵奇惠任厂长兼总工程师一年半,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在外奔波。各地方来厂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一个厂长这么干,行吗?
再一查,还真行。哈尔滨林机厂是个有3,000名职工、三十余年历史、先后换过100多位领导的老厂、穷厂。多年来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靠“打零工”、“吃零食”填肚子。1982年6月,邵奇惠和新班子走马上任立下“军令状”:到年底扭转102万元的亏损;盖起两幢家属楼;安排上千名待业青年。结果3项诺言全部实现,全厂上下欢欣鼓舞。1983年,在国家没有下达一分钱指令性生产计划的情况下,工厂搞出120种新产品,相当于建厂三十余年产品品种的总和,盈利近60万元。在这家工厂起飞了。
那么,邵奇惠如此热衷于“社交活动”究竟与工厂的起飞有什么关系呢?
邵奇惠一是“借才生财”,为企业建立可靠的科学“大后方”。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没饭吃”的被动局面,邵奇惠上台伊始,在安排好企业整顿和当年生产之后,亲自出马与北京林产设计院等近10家科研单位洽谈并签订了新产品开发技术合作协议。同时又聘请了各大专院校和木材加工企业的十几名专家、教授为该厂的技术顾问,请他们提供市场和科研信息、咨询,帮助审核设计。这样,邵奇惠和厂领导班子耳聪目明,振兴企业的雄心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从今年开始,在科学“后方”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厂将向市场推出新型营林抚育拖拉机、稻壳板成套设备和改型林区蒸汽机车等3种“拳头产品”。
邵奇惠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地生根”,让企业同用户结成互利互惠的“联合体”。1983年,邵奇惠带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亲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业局和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协商,同他们建立了长期技术经济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有关协议。根据协议,哈尔滨林机厂将为这两个林区的营林、木材生产和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咨询;以优惠价格提供机械设备,并对安装、调试和试生产过程中的维修负全责;无偿为林区培训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而这两个林区今后开发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凡哈尔滨林机厂能够制造的,全部向该厂订货。听取了邵奇惠和有关专家关于林区林产工业发展及前景的报告和建议后,大兴安岭林管局当即决定特聘邵奇惠等人为该局技术顾问。
邵奇惠就此对记者发表意见说:“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既要为企业的生存着想,更要为企业的长期繁荣着想。我们同林区实行的这种全面合作,把工厂与用户之间的单纯买卖关系转化为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兄弟关系,这对于促进林区的林业开发和工厂的产品开发,提高社会总的经济效益都有极大的好处。”
原来如此!这该是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应有的远见和卓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