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要经常到“两户”中间走一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2
第2版()
专栏:

要经常到“两户”中间走一走
中共安徽省当涂县委办公室 鲁道生
我县查湾公社钓鱼大队有个远近出名的养鸡场,场主是个女社员,名叫茆德霞。养鸡场刚上马时,茆德霞购进1,000多只雏鸡,盖了砖瓦结构的鸡舍,投资好几千元。公社党委书记冯先祥听到群众中七嘴八舌的议论,一拍大腿喊:“糟糕!”心想,这户社员胆子太大,真是瞎胡闹,弄不好肯定砸锅。三个月后,鸡场育成第一批肉鸡,在马鞍山市卖了900多只。老冯听到后,仍半信半疑,采取回避态度。鸡场办了半年时间,没去过一次。检查工作路过那里,也故意绕道走。后来,茆德霞央求公社帮助贷款,扩大生产,老冯抱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养鸡场。看了鸡场,听了汇报,算了细帐,信服了。老冯认识到,象这样的养鸡场,过去一个生产队费九牛二虎之力还办不成,如今一户社员没有惊动,那里“土地”就上马了,确实不简单,这正是当代农民有胆量、有魄力的表现,根本不是“瞎胡闹”。从这以后,老冯经常到养鸡场去,每次去都有收获。第二次去,离第一次仅隔一个月,每只鸡平均长了一斤多,他看到了专业户掌握科学技术后结出的硕果。第三次去,养鸡户提出用鸡粪喂猪,还要用猪粪喂鱼,搞一个食物链。他表示大力支持。买鸡钱不凑手,老冯帮忙,请有关部门给贷款13,000元。
这位公社书记认识的变化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只有了解富裕户,才能认识它;而要了解富裕户,就必须经常到他们中间走一走。
这件事给县委很大启示。1981年以来,全县出现了一批专业户、重点户。“两户”一出现,什么话都出来了:“人无横财不发,什么千元户、万元户,还不是靠发横财!”“这些人不守本分,是挣黑钱。”等,这些话传到县委大院,县委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干部,似信非信。为了弄个究竟,他们也到养鸭专业户、重点户中走了一走。这一走,受益非浅。通过对太白、关马、湖阳3个公社20多个养鸭户的调查,发现这些养鸭户,几乎个个都是勤于动脑,辛苦肯干,在汗水中捞钱。关马公社养鸭能手陈前训,是全县的“养鸭状元”。县委一位领导人拜访他,问他养鸭有什么经验。他说:“要赚牲口钱,得和牲口眠。”他风里来,雨里去,起五更,睡半夜,成天不离鸭群。县委领导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农民致富不易,这些专业户确实是勤劳致富,不是“挣黑钱”。
从此以后,县委的同志都坚持自己调查专业户、重点户产前产后中的问题,并着手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同时,县委还要求各社队的主要负责同志,都选择一两个专业户、重点户,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固定调查点。由于县社队多数同志能经常接触“两户”,了解“两户”,做到行动上合拍,专业户的发展比较顺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