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电影文化教育新闻界共同引导青少年识善恶分美丑 西安市开展影评活动效果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3
第3版()
专栏:

电影文化教育新闻界共同引导青少年识善恶分美丑
西安市开展影评活动效果好
本报讯 《陕西日报》记者吉虹报道:西安市搞了两届青少年影评“希望奖”,受到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欢迎和支持。
这项影评活动是1982年3月由西安市电影公司倡议,由陕西省和西安市电影、文化、教育和新闻等12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当时只在中学和小学高年级中开展。1983年,活动扩大到大学、厂矿、街道,参加人数由1982年的11万多人增加到62万多人。采取的办法是由举办单位配合学校、厂矿、街道、电影院,进行宣传动员,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观看有关电影,然后组织座谈、讨论和辅导,让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影评文章。最后,由学校、厂矿、街道等单位评选推荐“希望奖”。
参加影评活动的有学生、青年工人和社会青年,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70%以上。他们对电影很感兴趣,但因年龄小,经历短,知识浅,辨别能力低。有些学生家长和教师担心他们看电影会影响学习或受精神污染。影评活动恰恰弥补了他们上述弱点,对他们看好电影,分清是非,开阔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大有益处。西安市电影公司和市教育局曾作过调查,凡影评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或班级,学习成绩都明显提高。
西安市在青少年影评活动中,采取了三结合的办法,即把看电影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看电影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看电影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1983年9月以来,全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开展“学历史爱祖国”活动,组织青少年观看《廖仲恺》、《垂帘听政》、《林则徐》、《辛亥风云》、《甲午风云》等影片。许多青少年通过“学历史爱祖国”活动,加深了对旧中国的认识,更加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出现了许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公物、热爱劳动以及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团结互助等好人好事。
对一些主题不够鲜明、情调低沉、有争议和武打等内容的影片,要不要组织青少年看?有的学校采取“禁闭政策”。可是,不让学生看的影片,学生却偏偏偷着看,既影响学习,又分不清良莠,容易接受不健康的东西。例如,有的学生看了武打影片,拿着棍棒互相对打,有的甚至离家离校投师学拳。西安市许多学校采取“开放政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启发他们正确理解电影内容,分清真伪、善恶、美丑,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现在,从省市领导到各部局领导普遍重视,从学校到家庭、社会各界都热情支持,全市青少年影评活动正在全市生机勃勃地广泛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