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温暖的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3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温暖的夜
吴若萍
夜。在淡黄的路灯光影里,纷纷扬扬的雪花织成种种不同的网状,时而一阵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撒向远处,马路两边的门窗都早已关闭,我正匆匆地走在回家的人行道上、脚下踩着的积雪发出“咕嗞咕嗞”的响声。忽然,从人行道内侧,靠墙根的雪地上传来一声气力微弱的呻吟,我的心止不住一紧,同时收住脚步,偏过头借着昏暗的路灯光看去,原来是个身材瘦小、满头灰发的妇女摔倒在冻得坚硬的地上,身上已落了一层雪花,倘不是听到那一声微弱的呻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近她身边连喊几声,没见任何反应。这时,背后已站了好些路人,谁也挪不开脚步,似乎睡在地上的不是个陌生路人,而是自己的什么亲属。人群中一个身着酱色皮夹克,一绺头发搭在前额的青年提议说:“哪个女同志查一查老人的口袋,看有没有写着家庭住址这类字条,倘有我愿背她回去,天这么冷……”他话还未落音,一个身材魁梧、头戴着灰色绒线风雪帽的妇女便蹲下身去,掀起老人的蓝布衣襟,从她的口袋深处摸出张红色卡片,是张军属卡,盖有市政府的圆形图章,但却没有具体的街道住址。身穿酱色皮夹克的青年说道:“我先把她背到市政府来访接待室去……”
“要得!要得!”人们赞同地嚷道。
于是青年背着昏睡的老大娘,在人们簇拥下,踩着雪,向市府走去。
“不行啊”,从亮着电灯的传达室走出个身披蓝布棉大衣的传达员,挡住人们去路宣布说,“那是来访接待室,不是游民收容所啊,那里能随便……”
他的话象火星似的一下点燃了人们的连响爆竹,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压住了人群的嘈杂声音说:
“这里不是收容所,这位老大娘也不是游民啊,她是本市军属,这是她身上带的军属证”,我递过红色军属卡接着说。
“你们是这位老大娘的什么人?”
“什么人都不是。”我抢先地回答,“谁也不认识这个老人,大家都是过路的。”
穿皮夹克的青年把昏睡的老人从背上放到靠墙的椅上,大个妇女抢前一步让老人歪睡在自己怀里,这时那位看门的中年人,把一盆烧得红彤彤的炭火端了过来,于是整个房子立即洋溢着温暖气息。不知是谁又找来一杯浓茶,在众多手脚的帮助下灌到老人口中,不一会老人眼皮跳了几下,缓慢地睁开了眼睛,欣喜而又万分感激。
“人老了,原是说好去串个门的,那知这一跤就把我摔糊涂了!”老人嚅嚅地说。
老人说出了她家地址,电话接通后,不一会,门外马路上便响起一阵粗鲁的摩托车声,接着一个户籍民警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跟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那妇女走到老人跟前似埋怨似亲切地叫了声“妈!你害我们找得好苦啊,特别是户籍民警”,她指了指立在一边的公安人员。
人们涌到门口目送着老人坐上三轮车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才一边谈着闲话,一边迎着飞雪向各自家中走去。雪花仍在纷纷扬扬,不知怎的那吹在身上的风是那样和煦,落在脸上脖子里的雪花,也变得异样的温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