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拿来”之前及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3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拿来”之前及之后
李庚辰
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以来,不少人对“拿来主义”作了多方论证。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历史早已证明,不搞“拿来主义”,而搞闭关锁国,只会使我们闭目塞听,导致自身的落后。
然而,对于“拿来”之前要做些什么,人们似乎并未深入讨论,以致出现一些“胡乱拿来”的现象。譬如有的人不看国情和实际需要,把别人行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东西也视如至宝,“拿”了回来;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的人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也“拿”了进来,还有人要拿“西方的美学原则”来“改造”我国的欣赏习惯;甚至拿来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性解放、非理性一类的东西。
鲁迅先生在他有名的《拿来主义》里提出过精辟的见解。一是“拿来”之前要“有辨别”。何者优,何者劣?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才能决定弃取,“拿来”我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必将吃亏上当。所以鲁迅在提出“有辨别”的同时,随即强调以“不自私”,就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以同志和人民的需要与利益为标准,不能从自己的私利或偏见与偏爱出发。倘是立足于私利去“拿”,便可能见利忘义,眼花缭乱,失去正确辨别能力。那些拿了外国人的“外快”而被人家牵住鼻子搞“进口”的人,那些劲头十足地把西方的精神垃圾“拿”到国内污染社会的人,大概便属此类。
二是“拿来”之前要“挑选”。对先已辨明为不可拿的劣货,当然要弃之;即使对可以“拿来”的好货,也要精挑精选,优中择优。我们尽可能“拿”那些对我们的建设助益大的。倘若不作“挑选”,或选择不慎,不仅要失去控制,也会鱼目混珠,造成物质的精神的损失。这是国脉民命之所系,不可不慎。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过去“拿”时不慎,糟粕已经掺入,又该如何呢?还是鲁迅先生提出的办法:“有养料”的,“吃掉”;有害的,“毁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