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打破大锅饭 调动积极性 生产大提高 北京水泥机械厂在改革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4
第2版()
专栏:

打破大锅饭 调动积极性 生产大提高
北京水泥机械厂在改革中发展
本报讯 北京市水泥机械厂,在生产中坚持走改革的路子,力求在改革中求生产的发展,在改革中求经济效益的提高。1983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很好,总产值达到1,133万元,比上一年提高27%;实现利润154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9.2%;上缴利润97.4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8.9%;劳动生产率达到1.04万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北京市水泥机械厂是生产水泥机械和建材机械的专业化工厂,产品供应全国1,200多家中小型企业。随着建材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设备产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这种情况,这个厂的领导班子通过学习认识到,企业不打破“大锅饭”,不走改革的路子,是不能开创新局面的。为此,他们制定了适合本厂特点的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克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工人按工时进行考核,按超工时计奖,超额不封顶。干部按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
实行了经济责任制,这个工厂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是劳动纪律加强了。过去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人有章不循,违纪现象较多,对工厂的秩序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厂铆焊车间有个女工,班上常常串岗,群众反应较大,影响不好。对此,车间按照经济责任制实行经济处罚。处罚一人教育了全厂,现在这个厂迟到早退串岗现象不见了,早来晚走,工作中兢兢业业的人越来越多了。
二是加班加点的情况没有了。往年因生产任务重,加班加点成了常事。疲劳战术的结果是人困马乏,效率不高。落实经济责任制后,各岗位认真提高工时利用率,使生产任务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厂1983年没有一天加班,生产任务却提前三个月完成。铆焊车间在1982年加班加点达4,410个工作日,全车间一年只完成1,100吨铆焊件任务。而1983年全车间一天班没有加,却完成1,385吨。
三是后进变先进。经济责任制不仅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好形式,也是教育人的好形式。这个厂铸铁车间有个青工犯过错误,被劳动教养三年,回厂后思想压力较大,工作上打不起精神。实行经济责任制后,由于他工作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信任,两次立功受奖,现在他已在干1984年9月份的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