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可爱的青年一代——看影片《大桥下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4
第8版()
专栏:

可爱的青年一代
——看影片《大桥下面》
唐伽
影片《大桥下面》反映了待业青年在十年动乱之后,已经能冷静地思考怎样对待困难,并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思索起自己的时代使命。它的艺术风格朴素、淡雅和含蓄。
生活在神州大地的中华儿女,特别是每一个青年,在考虑个人问题时,都要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影片的主人公、缝纫“个体户”、女知识青年秦楠,正是这样的一位青年。她有痛苦的过去,也冷静地把握现在,并且现实地面对未来。母亲在十年动乱中离世了,现在跟教书的父亲住在一起,而把一个五岁的男孩寄养在苏州舅父家中。她聪颖能干而又沉静寡欢;她纯真善良又有难言之隐。影片开始的一组镜头,秦楠从外边进屋,买回油条豆浆,接着取米下锅,为炉子添煤,提醒父亲把钱放好等一系列动作,龚雪演来十分自然、明快、准确,我们不难从这些镜头里看到这位柔弱的知青身上的那种精细、坚强和进取的性格。她和另一知青、修车“个体户”高志华的相遇、相熟、相互关怀直到萌生爱情的过程中,高母对秦楠产生好感的微妙的感情交流中,龚雪的表演也是真实、细腻、得体的。她的深沉的思索、试探的谈吐、眼神的反应和礼貌的微笑等等,都让人感到她的自卑、戒备和拘谨,生动细微地反映了她那没有愈合的创伤所带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秦楠毅然把五岁的冬冬从苏州接回身边之后,人物间的关系和心情出现了可以理解的变化。但秦楠一直光明磊落,她不想也不愿向高志华隐瞒一切,她从自卑到无视社会偏见,也是敢于正视现实的一种表现。她把痛苦深藏心底,却把友情的温暖送给别人,她暗中代高志华去看望志华朋友的妹妹——一个残废的女青年,这是影片体现她这种品质的很好一笔,而高志华也正是从这些方面真正了解了秦楠的。
影片结尾,秦楠带着冬冬和志华一道在人流中推着志华为病友制作的三轮车前去看望病友时,我们看到了青年们真挚、美好的心灵,也看到生活的河流在缓缓向前流泻……。
这部影片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但也有不相协调的色块,这里只提一点,就是随着秦楠写信向高志华表白个人遭遇和心情而出现的闪回镜头,其实是可以省略的。因为观众从冬冬身上已可想见秦楠不幸的往事,而男友出国后和表妹的结合等等也大为落套。没有这段回忆,整部影片在时空和画面的处理上将显得更和谐完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