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春联与桃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4
第8版()
专栏:知识角

春联与桃符
李泽儒
目前,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题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因此,不少人把春联和桃符混为一谈。
其实,桃符的出现早在春联之前。先秦的典籍中,就有关于桃木辟邪祟的记载。因其形制不同,桃符在古代又有“桃人”(削桃木成人形,立于门侧)、“桃版”(斫桃木为板,悬于门侧)、“桃印”(刻桃木印,悬于户上)、“桃茢”(用桃枝扎成扫帚,挂于门户)、“桃梗”(即桃木杖)等称谓。
为什么要用桃木辟邪祟呢?古籍中记载:“主阅领万鬼”的神荼和郁垒兄弟二人住所有大桃树,为万鬼出入的“鬼门”;逐日的夸父死后,其杖也化为桃林。由此可见,桃木在先民的心目中已是“神木”了。因此,在辞旧迎新之际,古人常以桃木制版,上绘神荼、郁垒之像,悬门两侧。后来,有人在桃版上不画像而只写二神名字,或画一些符咒,称为“题桃符”。这种“题桃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便演变成题写对偶、警譬之句,可以说,桃符不过是被春联“附”了“体”。
同时,桃符还有其自身直接的演变,这就是门神画。旧俗,农历元日除贴春联,还要贴门神,尤以农村为甚。春联贴左右门框上,门神贴两扇门扉上。门神,除了前面提到的神荼、郁垒之外,到了唐代,又多了两位,这便是唐代有名的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