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深谋远虑一着棋——无锡县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队工业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5
第2版()
专栏:通讯

深谋远虑一着棋
——无锡县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队工业见闻
本报记者 江世杰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社队工业是老爷子的设备,幼儿园的技术;社队工业的产品浑身冒着土气。然而,江苏无锡县的社队工业,一年有200多种新产品问世,而且其中不少是全国第一流的。仅1983年,就有化学清洗机、电动凿岩机、空气净化台、计划生育车等9种产品,分别获得了交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国家汽车总局和江苏省颁发的科技成果奖、质量奖和新产品奖。还有五金矿产、化工医药、机械、纺织等七大类60多种产品远销国外……
这是为什么?原来该县的社队企业同科学技术攀了亲——全县2,201个社队企业中,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营大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的已有700多个,占了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借别人大脑 创自己名牌
在长安公社无锡县电动凿岩机厂会客室的墙上,悬挂着煤炭工业部1983年7月颁发的“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荣誉证书。赵寿生厂长告诉记者,荣誉得来实在不易呀。
十年动乱后期,这个社办农机厂生产的制冷设备销路不错,但厂领导还是把开发新产品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辗转打听到中国煤炭科学院上海研究所设计的电动凿岩机,技术指标先进,销售前途广阔,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拿不出合格样机来。于是,他们主动上门争取到了试制任务。从1975年11月到1980年底,设计上大的修改就达9次之多。这期间,厂子不仅没有伸手要试制费,而且处处虚心学习,主动配合,贴钱贴物,毫无怨言。最后当这种新型凿岩机通过鉴定正式定型投产的时候,这个200多人的小厂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国唯一的生产厂家。三年来,他们生产的4,400多台整机和大量易损配件,销售到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00多个煤矿,工厂盈利情况越来越好。
东亭公社“无锡荧光灯厂”,前几年日子很不好过。前年,国家减免了2万元的税金,才算有了几千元的盈利。可是去年,情况却大变了:上交国家税金10万元,获利也大大超过了上级下达的7.2万元的指标。原来,这个厂受上海复旦大学著名电光源专家蔡祖泉的指导,试制的温白色荧光灯和印晒荧光灯,先后通过鉴定正式投产了。特别是温白色荧光灯,获得了江苏省的新产品奖。老厂长顾金银说:“蔡祖泉同志要到无锡来,代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同我们厂签订包括科技攻关、成果转让,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期协议,我们全厂职工都非常高兴”。怎么能不高兴呢!有了这份长期协议,这个社办小厂的前途,就将如荧光灯一样灿烂光明。
要得钱财 先得人才
无锡县社队企业同科学技术攀亲,除了开发新产品这种形式,再就是输送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培训,聘请大学教师前来讲课办学,为工厂培养技术人才。据全县三分之一的乡统计,近年来送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去学习的社队企业职工已有200来人。前洲乡不仅送出25名职工去华东纺织学院、上海第九设计院和无锡机床厂职工大学学习,而且办起了专攻机械制造的大专班和中专班,还办了一个会计班,共计招收学员173名。记者同担负教学任务的无锡机床厂的工程师、上海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的教师进行了交谈。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学员们学习成绩不错。以会计班为例,第一学期学习《会计原理》,48名学员平均成绩达到86分多。他们说:两三年之后,许多工厂将既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又有自己的技术工人,还有懂得经济管理的专业会计,职工队伍的素质将有大的提高,企业管理也会加强。乡党委抓这件事真是抓到点子上了!
记者多次对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社队领导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舍得下这么大功夫培养人才?”前洲乡党委书记万祖培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社队工业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集体经济,竞争对手很多。这种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之争,实际上却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们搞社队企业十几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句话:‘要得钱财,必须先得人才;没有人才,也就没有钱财!’我们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去抓培养人才工作的。”
这饱含真理的经验之谈,不也适用于农、林、牧、副、渔以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