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祖国永远在她心中——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翠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5
第4版()
专栏:通讯

祖国永远在她心中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翠芬
傅征 窦孝鹏
黄翠芬是某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副所长。这位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工作者,怀着一片赤子之情,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近几年,她主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室创立了20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去年9月,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接着,又被上级机关树为先进个人标兵。
黄翠芬是华侨后裔,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波士顿的一个医院工作。爱人周廷冲,在国际著名科学家利普曼教授手下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到美国,这对海外游子的心被触动了:“回到祖国去,建设新中国!”
1950年春天,他们回到祖国怀抱后,黄翠芬总是说:“新中国的诞生,我们没有出过力,现在要加倍地补偿。”头几年,他们在山东白求恩医学院组建了微生物教研室和药理教研室,抓紧培养教学人才和编写教科书。《细菌学》、《药理学》等著作出版后,他们把全部稿费捐献给抗美援朝。以后,黄翠芬被调到某医学科学院工作。
黄翠芬忠心耿耿为祖国贡献力量。1962年,党组织接收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十年内乱时,她爱人周廷冲被赶到宁夏贺兰山去放羊养猪;她被送到河南一个山沟;四个幼小的孩子分散在西北、河南和北京。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很挂念在远方的爱人和分散在四处的孩子。但是,占据她心田第一位的东西,仍然是祖国的科学事业。在这期间,她抛开个人的委屈和家庭的困难,一门心思钻进“501”科研项目中去,反复试验,大胆创新,终于使主要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后来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成果奖。
科学的春天,随着“四人帮”的垮台终于到来了。黄翠芬回到北京组建了分子遗传学研究室,展开遗传工程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经过十年内乱,科技战线问题成堆,人力物力匮乏,科技信息闭塞,每前进一步困难重重。为了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黄翠芬决定自费去美国探亲,借此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在定居美国的姐姐的资助下,年已61岁的黄翠芬于1981年3月来到了美国华盛顿。她舍不得花时间游览,经联系后立即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了访问研究。黄翠芬在美国八个月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为了省钱,她只能住在离研究院很远的姐姐家里,每天上班乘公共汽车,倒换两次车至少要一个小时。美国的小汽车很多,公共汽车却要很长时间才来一趟。黄翠芬为了多学些东西,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到研究室去,下午总是七点钟以后才离开实验室,赶不上末班车就只能步行。有一次,她在公共汽车站等了三个小时,谁知公共汽车停驶了。当这位61岁的老妇步行两个多小时,疲惫不堪地回到姐姐家时,亲人们异常惊愕。在美国,用几小时等车和步行,真是奇闻。
这期间,黄翠芬参与完成了两个科研项目,与人联名发表了两篇论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为了表示酬谢,美方赠送给她一批实验仪器和试剂,加上其它方面给她的一些实验用品,价值一万美元。她带回后全部交给了国家,而她却未向公家要一分钱旅差费。在美国时,一些亲友探问她是否愿意在国外谋职,美国朋友也欢迎她留下参加研究工作,但黄翠芬仍然象三十一年前那样,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亲友的挽留。当黄翠芬向我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深情地说:“三十一年前我们是在努力追求一个光明世界,现在我们已经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流过大量血汗,我们的生命完全和祖国浇铸在一起了。世界上能有什么宝贵东西可以换走我们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