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布达佩斯英雄广场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5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布达佩斯英雄广场巡礼
周东耀
阳光斜照在广场上,耸立云天的巨大石碑投下了它那修长的身影;石碑顶上,那栩栩如生的女天使铜雕展着双翅,似欲乘风飞去;高廊巨柱的凯旋门内,一个个形神兼备的历代帝王雕像,傲然挺立,似乎自信而又安详地凝视着远方。这是布达佩斯的匈牙利英雄广场给我留下的难忘印象。在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广场里,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抒发思古的幽情,去重温匈牙利千年历史的篇章。
英雄广场面向人民共和国大街,背倚花木葱茏的城市公园,两侧分别是匈牙利艺术馆和美术馆。在这用青白两色水磨石铺成的广场上,巍然矗立着一组庄严肃穆的公字形群雕,这是为了纪念匈牙利民族定居1,000周年而建立的。在建筑物上,至今尚有镌刻着金字:896—1896。广场始建于1896年,直到1929年才竣工,整整历时33个春秋。
据史载,今日的匈牙利人最早起源于古代亚洲的几支游牧部落,其中以马扎尔部落为最强盛。公元五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气候的演变和牧群的扩大,他们逐渐西迁,以寻找新的水源和草地。后来,在首领阿尔帕德的统率下,7个部落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今天欧洲喀尔巴阡山盆地中部的多瑙河和蒂萨河一带,并在这里定居,正式建立了国家。
群雕中,有7座仗剑骑马的勇士雕像,就是描绘这7个部落的首领的。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看到勇士们当年策马驰驱、麾军猛进的姿态:阿尔帕德居中,埃勒德、胡鲍、陶什在左,孔德、翁德、泰泰尼在右,个个威武不凡、气宇轩昂。他们或持长枪,或握班斧,有的马头上还挂着鹿角,使雕像构成一幅雄壮奔放的立体画。
在纪念碑前,还有一方用白色巨石制成的象征性棺柩。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棺盖上的浮雕大字写着:“为了我国人民的自由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群雕的中心是一座新巴罗克式的圆柱形碑,高36米。在它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两座高达16米的弧形柱廊。弧形两端间的距离为85米,弧深25米,形成一个巨大的凯旋门。最有趣的是:弧形柱廊内矗立着14个比真人还大的匈牙利历代统治者的雕像。依次看去,每个雕像的基座上都刻有名字及在位年代,下面还有一块巨大的青铜浮雕,描绘了每个统治者——从开国皇帝圣·伊斯特万直至1848年革命和独立战争的领袖科苏特的重要事迹。主题简洁明朗,造型洗炼生动,出色地概括了匈牙利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两座弧形柱廊的4个角端上,还有4组表现劳动人民的雕像。中间相对着的,一组是出征图:一个勇士在战车上驾驭着两匹奔驰的骏马,战马扬蹄疾驰,呼啸前进,表现了战时的紧迫。另一组则是两匹缓缓而行的马,拉着车上一个手持巨大橄榄枝的女子。真是战争与和平不同景象的绝妙写照。在两座柱廊的另一端各有两组雕像。西边一组是一位农妇扬手撒种,一位男子扛镰去收刈;东边一组也是一男一女,分别持艺术品和树枝,反映劳动和爱情、知识与光荣的题材。雕像个个神采隽永,形象生动活泼。
主持英雄广场设计和施工的是匈牙利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佐洛·捷尔吉和建筑学家斯奇凯丹兹·奥尔拜特。佐洛是匈牙利二十世纪早期新巴罗克建筑学派最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为了完成英雄广场的设计和雕塑,花了整整24年时间,可谓倾注了毕生心血。石碑顶端的女天使雕像,曾在1900年巴黎的展览会上得过大奖。斯奇凯丹兹则是当时声望最高的建筑学家。
布达佩斯英雄广场已成为匈牙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地,也是驰名遐迩的一个公共场所。每当有重大节日或外国元首来访,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仪式,向英雄人物敬献花圈。平日,众多的国内外游人都到这里参观游览,了解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中得到鼓舞和教益。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书写历史,纪念英雄,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做法。匈牙利国土并不大,历史也不算非常悠久,然而,它却用别具匠心的群雕和建筑,向人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和气壮山河的史诗,留下了一部生动形象的历史教材。是啊,这是匈牙利人民保卫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繁荣发展的历史,怎不值得人们永志不忘呢?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