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播种友谊的人——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6
第1版()
专栏:

播种友谊的人
——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
本报通讯员 张小可
最近几天,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旅行社全国翻译导游工作会议上,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的事迹感动了与会者。人们异口同声:“鱼新平是八十年代青年人的骄傲!”“他不愧是光荣的共产党人!”
可惜,这位好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们只能用悲痛来深深地悼念他了。
新 来 的 热 血 青 年
1978年深秋,鱼新平告别了九年的部队生活,转业来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工作。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搞旅游接待,与外国人打交道,对长年精于枪炮和军事术语等专业外语的鱼新平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从清晨6点半到深夜12点,除了吃饭和正常工作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他在写给未婚妻的信上这样说:“转业对我来说是转向了一个新的起点,我成了旅游战线上穿‘两个兜’的战士,我需要再一次去拚搏……我应该拿出全部精力去学习,去适应工作。我想,让我们把婚期放到一年以后再考虑吧,这几个月里也不要给我写信,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最深的爱。”
他拚命地学习,大量占有知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国际形势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教育和导游艺术都是他捕捉、学习的东西。没有系统的资料,他自己去收集整理;没有现成的外文介绍,他自己动手翻译。记呀,背呀,经常读得口干舌燥,坐得腰酸背疼。一个星期天,他为了弄懂一句外语,骑了半个多小时自行车到外语学院去请教。还有一次,母亲让他出去买盐,他边走边记英文单词,到商店时却怎么也想不起要买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他随身总带着三个本:笔记本、英汉词典和英语口译手册,有一点时间就学,挤一点时间就记。很快,鱼新平就可以独立接待外国旅游团了。
友 谊 的 播 种 人
鱼新平说:“我们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职业外交官,是不出国的使者,是友谊的播种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
一次,他接待的旅游团里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走路总是落在别人后头,耳朵也很背,但又不服老,什么都不愿错过。他知道后就把每次给别人讲过的东西又凑在她耳朵边再重复一遍,把带别人看过的东西再特意指给她看一遍。下雨了,替她撑伞,上下台阶不方便,搀扶着她走。每天出发前,鱼新平还亲自到房间去叫她,使这位老太太深受感动,坚持要认他作儿子,还主动提出帮助他出国留学并负责全部费用。她告诉小鱼:“我有的是钱,但买不到温暖;我儿孙满堂,却孤寡凄凉。你是我理想中的儿子,我要请律师立法,让你来继承我的全部财产。”鱼新平深为感动,却婉言谢绝了。临别时,这位老人泪流满面,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中国好,中国人好。”
还有一次,他接待的美国旅行团里有一位下肢瘫痪靠手摇车活动的团员。为了让她能在西安愉快地参观游览,又不影响全团的正常活动,他主动推着她,边走边为全团导游讲解,这个举动深受全团的敬佩。一位团员说:“我一直不太理解中国人讲的‘五讲四美’,鱼先生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解释。”该团离开西安的前一天晚上,这位残废人专门把鱼新平叫到房间,打开大皮箱对他说:“这里的东西你随便挑,看上什么拿什么。”鱼新平笑笑说:“千方百计为旅游者服务是我理所当然的工作和责任,我任何东西也不要。如果你愿意的话,努力为中美人民的友谊做些什么,就是最好的报答。”不久,她写来一封信,信中写到:“亲爱的鱼先生,在中国,尤其是在西安旅行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日子。你的帮助使我象正常人一样得到了一切别人能够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一个残废人所得不到的东西。你的名字将永远和你们祖国的名字一起留在我心中。我准备摇车走向讲坛,告诉人们我的访华观感。我愿意为美中人民的友谊做出不懈的努力。”
旅游旺季,外国旅游团到西安参观的特别多,接待人员少,任务重,有时一天工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常常刚送走一个团,就又接上一个团。鱼新平有时也说:“我真想一觉睡它个三天三夜,但是,现在这种累有意义,累得值得。”
翻译导游人员说话多,喝水少,咽炎是职业病,严重时会说不出话来。一次,鱼新平声带出血,一说话就疼痛难忍。医生给他开了两天假,让他多喝水,少说话。他把假条往口袋里一塞,硬是坚持接完了一个47人的大团。到机场送行时,他已经发不出声了。团长郑重地送给他一个包得很好的盒子,封面上写道:这不是小费,是47颗为你祝福的心,请收下。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团长从全体团员手里集中起来的各种润喉、去痛和化痰的药。有人劝鱼新平“悠着点儿干,工作是公家的,身子可是自己的”。他摆摆手,风趣地说:“没关系,我有的是喉片嘛。”四年来,他就是以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这样的拚命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近二百次任务,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数千人。
翻开1982年接待人员安排表,人们发现,7个月里,他竟连续有17个星期天没有和家人团聚过。当他乘着满载旅游者的汽车一次次从家门驶过而不入的时候,当他看到一对对情侣依偎在湖水旁、漫步在林荫下、出入于影院门口的时候,他也曾想过:“我不是苦行僧,我也热爱生活,渴望欢乐和爱情。但是,我更热爱事业,更渴望工作。在事业和享乐面前,如果只允许有一种选择的话,我要前者。因为,我认为在攀登事业高峰时错过的生活享乐只会产生瞬间的遗憾,而沉湎于生活享乐停止了对事业高峰的攀登却会铸成终身的悔恨。”这,是他曾对妻子的回答,也是他对人生意义的回答。
“我姓鱼,集体姓水”
“新平对人总象怀里揣了一团火。”这是大家平时对他的看法。
“他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这是领导对他的评价。
“我姓鱼,集体姓水,鱼和水是分不开的。”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在平时工作中同志们都乐于与他接触,同他交朋友,有困难,有问题愿意请他帮助。他处事待人把握着三个“用”字:用商量的口气,用讨论的方式,用求学的态度。几年来,他从未跟人争吵过,有时自己走路上下班,把自行车借给别人;有时自己睡在地板上,把床让给他人。他没有很多时间回家,却常登门看望同志。前年大年初一,他一早就去医院看望住院的同事。
鱼新平也有个人的烦恼和困难。他妻子多病需要温暖,父母年老需要照顾;煤要拉,粮要扛,菜要买,所有家务杂事都需要他分担。有时,他在没完没了的家务事前束手无策,用过“打歼灭战”、“统筹法”安排家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高的效率。可就是从未因个人困难影响过工作。
他结婚后没有住房,临时借住在一幢正在施工的楼房里,没水没电,离单位又远。他两次参与为社内买了30套房子,可是他都没有要。
他热爱生活,他爱他的妻子,共同的理想、志向和爱好使他们相亲相爱。他们没有逛过公园,没有压过马路,他们也没有吵过一句嘴。爱人对他的事业是理解的,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也常常为不能给她以更多的温暖而感到内疚。
妻子从来不让他为她请假,他也从来没有为她请过假。他可以5点起床去医院为她排队挂号,可以利用中午游客吃饭之际回家看一眼她吃没吃饭,可以晚上八点回去把水和药放在床头,然后再赶回宾馆。他总爱给她带回去一包好吃的,一盘好磁带,甚至一条好消息。
他是诚实的,也是认真的,一生中没有隐瞒过什么,没有忽略过什么。如果说有的话,只有一件,就是对他自己的病。
人们知道他有咽炎、慢性鼻炎、有脚气病。但没有人知道他还有高血压,胃也不好,直到他死后才发现他办公桌里放着好几盒脑立清,益肝灵,才发现他经常放喉片的药瓶里装的是胃得宁。每当他头昏胃痛的时候,他只说:“没关系,是累了,美美睡一觉就会好的。”他长期拖着患病的身子工作、奋斗,安慰自己,安慰妻子,安慰同志。
1982年10月5日早晨,死神向鱼新平伸出了罪恶的手。他突然昏倒在家里,呼吸急促,失去视力,不省人事。在医院急救室里,强心针、输氧、人工呼吸都用上了,无效。
他的父亲赶来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干部流着眼泪说:“医生,救救我的孩子,他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啊!”
分社领导赶来了,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夫,请你们一定想办法救活他啊,我们不能没有这样一位好同志。”
然而,医学是严肃的。人们得到的只是一张死亡通知书:鱼新平,29岁,死亡印象:脑溢血。他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人们只是在他去世前睡过的床头上看到了一本打开的书和一部字典。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人启迪,催人奋起。
根据鱼新平的生前表现,陕西省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追认他为先进工作者,并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何承华激动地说:“我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青年、好党员感到痛惜,也为我们有这样的青年感到骄傲和宽慰,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鱼新平的先进思想和动人事迹,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