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从困境中走出来——记武汉华中橡胶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6
第2版()
专栏:

从困境中走出来
——记武汉华中橡胶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本报记者 李茜
在1984年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华中橡胶厂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总结去年在挑战面前努力求生存、求进步,从而赢得胜利的经验,讨论在新的一年中如何开创新的局面,夺取新的胜利。
谁也不会忘记,1983年初,这个厂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棉布提价,一年要多支付原材料费70多万元;产品降价,影响收入150多万元。加上1982年因遭洪水灾害延误交货期转到1983年的外贸亏损40多万元,全年共影响利润260万元,经过工厂与银行一起反复测算,把能想到的有利因素都打进去,预计全年还要亏损45万多元。同时,因产品销路不畅,当时成品占用资金达89.8万多元。眼看工厂山穷水尽,亏损已成定局!
能让亏损变成事实吗?这个生产布面胶鞋的工厂,固定资产只有300万元,前几年每年实现利润130多万元,加上税金,一年多赚回的钱,相当于办一个同样规模工厂的费用。多年的盈利企业突然要变成亏损户,厂领导干部感到压力沉重,一连几天,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讨论摆脱困境、迎接挑战的对策。厂领导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对市场进行分析,以布胶鞋来说,湖北省每年销售2,000万双以上,而本省生产能力只有1,700万双,商业部门每年从外地进货数百万双才能保证供应,只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变花色品种和疏通销售渠道,产品就有销路。另外,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方面,和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也有潜力可挖。
为了把摆脱困境变成每个职工的行动,厂党委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把问题交给群众讨论。工人、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纷纷表示,国家建设四个现代化,在本世纪末翻两番,都需要钱,国家财政上有赤字,我们只有弥补亏空的义务,没有加大亏空的权利!
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的崇高目标,使职工们产生了紧迫感和责任感,焕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主动算细账,找差距,很快就订出几十条增收、节支、革新挖潜的措施,初步匡算可以增加收入70多万元。全厂打破“大锅饭”,层层建立责任制,开展了反浪费、增效益的活动,全年节约原材料价值43万多元。技术人员为降低橡胶消耗,进行了数百次试验,改进了49个生产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千双解放鞋比国家标准少用橡胶15.35公斤。为了使产品适合消费者的需要,设计、供销人员分头到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安徽、贵州等省调查,按照用户要求试制出多种运动鞋、护士鞋样品,又带着这些样品到一些体育运动协会、医院反复征求意见,在一年中试制出足球鞋、护士鞋和出口的央格利浪漫鞋、弗朗鞋等8种新产品。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加上扩大销售渠道,当年产品不仅没有积压,还销出不少过去库存产品,使成品占用资金由去年年初的89.8万元下降到2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140多万元。这个厂的1,100多名职工,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迎来了柳暗花明。他们不愧是迎接挑战中的强者!
在庆祝1983年赢得胜利的欢乐声中,华中橡胶厂的领导和职工没有自我陶醉。他们分析了1984年面临的新形势,如部分原材料和运费还将涨价,工资支出和能源交通费继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前,他们既不埋怨,也不气馁,而是本着打了胜仗找缺点的精神,发动职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决心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实现1984年利润150万元的奋斗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