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推广也是一门科学——访选育推广奶山羊专家刘荫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6
第3版()
专栏:科学家专访

推广也是一门科学
——访选育推广奶山羊专家刘荫武
本报记者 魏亚南
一天,在西北农学院,我见到了刚从外地推广奶山羊归来的刘荫武教授。
多年来,刘荫武致力于奶山羊纯种选育工作,将已经退化的莎能奶山羊提纯复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推广了他的研究成果,历来不产奶粉和其它奶制品的陕西省,变成了我国的一个重要奶制品基地。现在,刘荫武是全国奶山羊发展领导小组成员,还应聘当了几个省、市饲养奶山羊的顾问。去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结束,他连家也未回,就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用近半年的时间,深入良种场及养羊专业户,传授培育奶山羊技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竿子插到底的教授”。
刚见面,这位风尘仆仆的老教授便谈起推广科研成果的体会来:“我今年67岁,解放前就在西北农学院任教。4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奶山羊的培育和推广工作。我的感受是:教学、科研和推广一定要结合。”
他感叹地说:“然而,人们往往忽视推广,认为它不是一门科学。过去,为了推广奶山羊,我经常往外跑,有人就说我‘满天飞’、‘不务正业’。其实,这些同志并不了解推广的重要意义。科学不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发展前人的理论,也不会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接着,他又说:“比起从前,现在搞推广是名正言顺得多了,但要搞好推广工作,还必须讲究科学性。”
老教授谈到推广不讲科学的教训。前些年,在黄牛改良工作中,有人说:“实现机械化,黄牛可以结束作为动力的历史,变为盘中餐了”。一时间,引进不少肉用品种公牛,进行大面积改良。有些地方不管条件情况怎样,见了黄牛就改,效果很不好。刘荫武说:“任何生物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搞畜牧良种推广,不能象简单化学反应那样。牲畜是活的有机体,除了先天遗传性之外,还要具备后天生长条件。不懂得这个道理,再好的品种,也很难得到繁衍,推广不开。”
联系奶山羊的推广,刘荫武教授说:“最怕的就是一哄而起。”为了搞好奶山羊的推广,从六十年代起,他就到处寻找土壤、气候、饲料等条件适于奶山羊发育的地方,建立推广基地。他主张良种的推广和品种改良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择优安排”,由点至面,逐步扩大。
他还强调:“搞推广也要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不按经济原则办事,推广也是要失败的”。他以饲养奶山羊为例说,如果当地不具备市场或奶制品加工等社会条件,或者养羊不如其它副业门路收入高,尽管那里的生态环境适宜,奶山羊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承认推广是一门科学,就要按科学来对待。”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有些人认为,只有创造新品种才算科学研究,育出新品种的才算科学家。至于推广,那似乎是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好象低人一等。因而对推广的水平及成果,也没有给予科学的评价。这不仅不公道,更重要的是对推广工作不利。”为此,他建议:要开展对推广这门科学的研究,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设立推广工作者的科学技术职称,实行奖励办法,加强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附图片)
刘荫武教授在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作推广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