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乍得全国和解会议未能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7
第7版()
专栏:综述

乍得全国和解会议未能举行
辛树蕃 吴文斌
由非洲统一组织出面召开的乍得全国和解会议,原定1月9日至1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但因乍得政府与主要反对派古库尼之间仍有较大分歧,迄今未能举行。
哈布雷总统与古库尼派的主要分歧是:古库尼要求法国撤军;哈布雷则要求利比亚必须撤军。这是要在谈判中解决的问题,而谈判的地位问题则是能否举行会谈的先决条件。古库尼拒不承认哈布雷总统的合法地位;哈布雷则坚持古库尼只能以一派头头的身份参加谈判。目前,非统组织正在为促成会议的召开,争取早日结束内战、实现乍得全国和解而努力。
于去年6月重新爆发的乍得内战,经过两个多月的拉锯、激战之后,古库尼的反政府军占据着北部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乍得领土(128万平方公里)的一半。为遏制战争升级,法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于8月9日采取了颇具声势的“大鳐鱼”行动,协助哈布雷的政府军坚守位于乍得中部萨拉尔、阿拉达、比尔廷等地,建立了一条横贯东西的“红线”防御带。此后,敌对的双方虽然都在加紧备战活动,但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武装冲突。乍得实际上被一分为二。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乍得自1960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以来,由于错综复杂的部族(共有大小部族140多个)、宗教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外来势力的插手干预,从1965年起,内战频仍,局势动荡。它是非洲国家中独立后经历动乱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哈布雷和古库尼原是乍得民族解放阵线的重要领导人,六十年代为反对托姆巴巴耶独裁统治曾进行过共同的斗争。但从1968年以后,民族解放阵线发生分裂,哈布雷和古库尼就成了乍得内部纷争的主要代表人物。1979年8月,当时的乍得总统马卢姆同哈布雷达成和解协议,由哈布雷任民族团结政府总理。半年后,古库尼乘哈布雷和马卢姆在首都发生武装冲突之机,联合北方各派,挥师南下扩充地盘。1979年8月,在非统组织的调解下,乍得11个派别达成和解协议。同年11月,正式成立“民族团结过渡政府”,由古库尼任主席,哈布雷任国防部长。但他们之间的积怨和分歧并未消除。
1980年3月,两派又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军队的干预下,古库尼派军队占领了从乍得北部边境直到恩贾梅纳的广大地区,把哈布雷赶到靠近苏丹边境的东部山区。1981年1月,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与古库尼签订利乍合并协议。但由于遭到乍得国内多数派别和非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协议未能付诸实施。同年11月,利比亚在各方压力下,被迫从乍得撤军。哈布雷随即展开反攻,于1982年6月攻占首都,同年10月,哈布雷任乍得共和国总统。以他为首的政府得到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和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承认。然而,古库尼继续在北部集聚力量伺机反攻。去年6月,古库尼又发起进攻,乍得局势一时成为全非洲乃至全世界瞩目的中心。
乍得是通往北非、东非和西非的必经之地,也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重要。因此,乍得战事一起,立即引起非统组织和邻国的严重不安。虽然非洲各国对乍得各派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多数国家都主张通过谈判而不是武力来解决乍得冲突,并希望排除外来干涉,通过非统组织来寻求解决办法,以防超级大国利用战乱向乍得渗透。卷入了乍得内战的法国也力主在非统范围内谈判解决冲突,利比亚也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自去年8月中旬乍得战局出现僵持局面后,非统组织、非洲国家与法国和利比亚以及交战双方进行了频繁的接触。但终因哈布雷总统与古库尼之间的分歧未能弥合,使乍得全国和解会议未能如期召开。
看来,断断续续打了十几年的乍得内战只有在排除外来干涉,尊重乍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基础上,在非统组织范围内,通过协商和谈判,才能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只有这样,乍得才能真正成为首都恩贾梅纳含义所显示的——休养生息之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