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除暴才能安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7
第8版()
专栏:

除暴才能安良
浩成
我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城乡社会治安已有显著好转。人们为此莫不笑逐颜开,喜形于色。在中国法学会最近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当过首都法院院长的王斐然老人在说到这场斗争的重大意义时,只用了四个字:除暴安良。这真是一语破的,无比恰切精当,正象当年老人在判案时一向使用的简洁、准确的语言一样。
其实,这也是老生常谈。不过未必人人都懂,有些人可能原来懂,后来又有些不大清楚了。一个时期以来,不是有人一直在起劲地宣传什么普遍的“人类之爱”,大讲抽象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吗?由此可见,有些老生常谈还是必不可少的。何况,真理是不怕重复讲说而且需要反复讲说的呢。
我国古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很早就从自己的政治生活中,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朴素的辩证法原理。例如“杀以止杀”、
“刑期无刑”的说法就充满着辩证法的因素。类似的说法,诸如除暴安良、吊民伐罪、惩恶劝善,杀一儆百……等等都揭示出除暴才能安良,惩恶即以劝善,两者似相反而实相成这样一个真理。换现代的语言说,也就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凡真理都是朴实无华而又无比深刻的。这个道理看来简单,其实是付出无数重大代价以后才换来的。外国《伊索寓言》中的
“农夫与蛇”,中国的东郭先生故事都教导我们姑息足以养奸,养痈只能贻患,“杀一儆百”恰恰是挽救、争取、教育大多数犯罪分子所必需的手段。正象邓小平同志所说:“对这类分子的法律措施要从严,从严了才可以教育过来一批青年。”如果说什么人道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革命人道主义。
由于有过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的经验,四五十岁以上的
“过来人”都懂得“东霸天”、“西霸天”一日不除,《龙须沟》里的流氓、地痞一日不除,老百姓就无法安居乐业。因此,今天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对他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完全用不着什么“转弯子”。然而广大青年由于缺乏切身经验,也许不大了然或感受不深。因此,虽是老生常谈也还有一谈再谈以至多谈的必要。前几年软弱涣散,对刑事犯罪打击不力的现象再也不应重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