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当刮目相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7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当刮目相看
刘泽源
据说,有位失足青年经过退休老工人的帮助教育变好了,同过去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可是有人硬是不信,说什么“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山河好改,本性难移”。这种看法,令人实难苟同。
古人讲: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对人对事都不该用一成不变的看法,新时期就更要有新眼光。比如,对待干部,过去认为骄傲抗上、好提意见的绝非好干部,而现在再笼统地这样认为就未免片面了。邓小平同志带头为所谓“骄傲”的人正了名,他说,“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认为,不能用那种看起来听话,但什么本事也没有的“绵羊干部”,要用那种能主动克服困难,攀登高山的“山羊干部”。这不就是新眼光吗?再比如,过去考察干部,往往偏重看家庭出身,不大注重本人的表现;现在改过来了,侧重看他对新时期的政治态度、科学文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用固定的老眼光看人对事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脱离了客观,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毛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古老东西的可怕就正在这里。倘使我们觉得有害,我们便能警戒了,正因为并不觉得怎样有害,我们这才总是觉不出这致死的毛病来。因为这是‘软刀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