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8
第1版()
专栏:

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万里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中国农民报》今天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1983年11月29日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如下: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今天开始了。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研究一年来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适应、保持和发展农村中已经开创的新局面。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讲一些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一)关于农村形势和解决新问题的出发点
去年此时,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统一了对农村工作中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起草了一号文件,又经政治局讨论、修改、通过,发出试行。文件下达后,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经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贯彻执行,农村的大好形势又往前迈进了一步。1983年是联产承包制全面落实并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的一年,是农业战线战胜自然灾害继续阔步前进的一年,是农村商品性生产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的一年,是许多地方开发当地各种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一年。
目前,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制已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一些富裕的地区、机械化水平高的地区,原来对联产承包制曾经有种种的疑虑,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比较,特别是经过今年的实践,陆续选择了联产承包制。有些地区吸取了起步早的地区的经验,还有后来居上之势。国营农场也开始采用家庭承包的办法,效果非常之好,正在逐步推广。联产承包制作为八亿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下了根。它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涉及整个农村经济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更令人振奋的是,全国出现了大批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又在他们的带动下出现了一些以从事某项专业生产为主的专业村,有些地区又在专业村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专业乡、专业镇、专业市场。
一年来开发性事业有明显的进展,有些区域性的发展方针、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个农村的经济基础还非常单薄,抗拒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这几年的发展对部分地区来说,还具有相当程度的恢复性质。农民的生活虽然普遍有明显改善,但发展很不平衡,有少数地方农民生活仍然相当困难。同时,随着农村各方面的改革日益深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的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显著。虽然各方面也进行着大量的大胆的改革,但总的来说,出现的新问题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比如,关于流通领域的问题;关于联产承包制本身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土地调整、转包等问题;关于农村劳力、资金、资源的多种结合形式的政策应如何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关于农村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推广普及的问题;关于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关于农田水利、能源、交通以及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等等。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又确实遇到了许多十分复杂的难题。这是一个关键时刻。问题解决得好,农村形势就能继续发展,顺利前进。否则已经赢得的大好形势就难于巩固,甚至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总起来说,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充满信心,又要正视困难,冷静而认真地解决难题,把充满活力的农村经济继续推向前进,把亿万农民中蕴藏着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的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现在人们都肯定农村的大好形势,承认出现了许多难题,也都准备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从上到下毕竟都缺乏领导大规模商品生产的经验。很多老经验,老框框不但不够,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所以必须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必须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必须从大规模发展农村的商品生产出发,必须从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改进我们的领导工作。各部门的同志都要认真考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需要自己作些什么,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对一些问题的本质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树立一种大胆探索、知难而进的改革精神,以便我们解决面临的难题时,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对待农民的态度问题
我国10亿人口,有8亿是农民。农民的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毛主席讲过:“使我们党脱离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众,这是非常危险的。”8亿农民不富裕起来,实现翻两番、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十分珍惜、坚决保护、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从今年经济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还有继续强调的必要。
如何正确对待农民,我们党有过极其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历史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党的政策对头,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当,农民的积极性就高涨,农业生产就上升,全国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什么时候党的政策不对头,过分损伤农民的个人利益,农民的积极性就低落,农业生产就下降,全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但是我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不止一次地重犯过去犯过的错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彻底解决了指导思想问题,拨乱反正,陆续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农村政策,从而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个局面是在党的领导下,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是亿万农民沿着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大胆实践、摸索、创造的结果,实在来之不易。我们要保持和发展这个局面,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进一步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对于保护农民积极性的极端重要性理解得深不深,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一号文件对联产承包制作了全面的总结和高度的评价,指明了今后的发展趋向,并提出了一些放宽政策的新规定,如允许农民经营完成统派购任务后的产品的购销业务,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买农机具或运输工具,允许资金、技术、劳力一定程度的流动和多种方式的结合,等等。许多地方深刻理解这些政策是为了适应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大胆放手去做,并认真加强管理,结果农民积极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商品生产蓬勃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解放。同时,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同当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行动犹豫,因而局面依旧,工作更加被动,许多明明可以办到的事情也不去办,影响到农民积极性的发挥。
应当肯定,只要我们的政策恰当,照顾到农民的正当利益,农民是会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完全可以说,八亿农民真心诚意地拥护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从总体上说,他们已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出色的贡献。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无论农民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都不能对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有任何的怀疑,否则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当前,思想不够解放,突出地表现在怎样对待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农民的态度上。有人耽心农村会发生“两极分化”,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农村出现的富裕程度的差别,仅仅是先富后富的问题,并不是一部分人剥夺另一部分人的结果。三中全会以来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主流是勤劳致富。这突出地表现在近年涌现出来的各种专业户、重点户身上。专业户、重点户主要是由哪些农民组成的呢?山西省应县对全县20,989个专业户逐一作了调查分析,主要是以下五部分人:一是大小队干部或当过干部的社员。他们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党的政策特别敏感,接受快、动手早,成了农村中较早的富裕户,占专业户、重点户的43%。二是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转业军人。他们一般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有知识、有见识,接受政策和科学技术快,占42%。三是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他们承包后放开了手脚、广开致富门路,在各个生产及加工领域大显身手,约占9%。四是会盘算、善经营,在左倾错误时期挨批受压但压而不服的能人。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交游广、视野宽,搞多种经营看得准,富得快,占5%。至于历史上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经营中有违法行为的,为数不足1%。应县的这个材料和其他一些县的调查材料,充分证明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绝大多数是农民中善于把各种生产因素组合起来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是一批有文化、有技艺、有经济头脑的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物,是今后发展商品生产的骨干力量。尽管他们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经历、经营项目各不相同,致富的水平和步伐也有差异,但是把他们的共同经验概括起来,可以看出就是四个字,叫做“勤劳致富”。勤,包括积极研究学习科学技术,包括善于吸收各种信息,包括改善经营管理,这些再加上敢于开辟新的经营项目而不怕承担风险,舍得出力流汗,就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源泉。至于少数人钻价格和体制不合理的空子,搞歪门邪道,捞不义之财,特别有少数基层干部以权谋私,故意压低包金,甚至以种种非法手段,取得大量贷款和计划内物资。这类事例各地都有,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顿党风,加强管理,及时注意防止和纠正。但无论如何,这些只是支流,不能同勤劳致富的主流混为一谈,更不能把支流说成是主流。
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要善于引导。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的示范,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向前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今年有些省、自治区概括了专业户、重点户的普遍经验,将他们的本质特点提炼出来集中加以表彰,主要肯定了三条:一是勤劳致富的模范;二是科学技术的追求者、示范者和传播者;三是农村中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进分子。这就是说,专业户、重点户的劳动强度、勤奋精神大大超过了一般农户;他们既继承发扬传统的技艺,又热忱学习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突破了老一辈农民的保守性;他们热忱拥护党的现行政策,相信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因而有扩大再生产的气魄和胆量;而且遵纪守法,坚决服从国家计划,超额完成征购派购任务,自己富了不忘大家富、全村富,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看这样的表彰立场对头,方法得当。说八十年代的农民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在专业户、重点户身上可以看得最清楚。我不赞成定比例、凑数字,要搞多少多少专业户、重点户。对于扶助贫困农民的工作要用大力气切实做好,但同时对三中全会以来农村致富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专业户、重点户,对于率先迈开勤劳致富步伐的农民,一定要肯定,要保护。正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又开始具备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者的一些新的气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作出贡献。首先要肯定他们是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是跟随我们党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改革的积极分子。我们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农民,十分珍惜、坚决保护、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首先要正确对待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农民,这部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住了,全体农民包括现在还比较困难的农民也就有了奔头,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三)重新认识转变中的农村经济,适应新的形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村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之中。这是一个大趋势,也是八十年代中国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一个总的背景。对这个历史性转折的深远意义,现在还不能说所有的同志都认识得很清楚了。我总感到我们各方面还很不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
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善于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流通环节把产品转化为商品。流通领域的问题,牵涉到价格体系、财政补贴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同时,仓储设施、运输等方面的原有能力,也适应不了农村商品生产的迅猛发展的势头。这些问题,都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单独能够解决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协同一致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投资、一定的时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也必须指出,有些政策,象允许农民有条件地进入农村流通领域,包括从事长途贩运,明明已经定了,也公布了,有的人就是不同意,或者忧心忡忡,不去贯彻执行,或者放弃领导,或者互相扯皮,使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不少地方水果腐烂、鲜奶变质、鱼虾变臭、粮食发霉,数量之大令人震惊!买难卖难的问题仍然十分普遍。河北省青县的农民在我们的收购站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留着好的卖烂的”,“卖着烂的烂好的”,横批是“推陈储新”。这辛辣的批评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我们难道可以一面高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一面对社会财富这样无端的严重损失无动于衷吗?
当然,许多同志并不是有意要打击商品生产,而是一些旧的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束缚着自己而不自觉。过去我们长期物资匮乏,不得不沿用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人们脑子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误以为搞经济工作就是“统”,结果越统东西越少。如果我们能正确利用价值规律,发挥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的重大推动作用,市场就会搞活,东西不是越卖越少,而是越卖越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必要的统派购任务是必须有的,但市场调节也决不可少。我们应当从认识商品生产的特点出发,全面考虑我们的农村流通体制、价格政策如何适应商品生产的要求。
上面所讲的这些流通领域的问题,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有的不可避免,有的可以部分避免或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在提出流通问题时,必须肯定我们各条战线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肯定取得的巨大成绩。应该在这里指出:各部门都为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多次讲过这样的观点,目前主要矛盾是生产增长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农民对国家现代化的最主要贡献,就是提供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商品。归根到底,党就是要领导农民群众干好这件大事。我们不少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农业生产已经有了初步知识,对商业、财贸却很生疏。县委书记可不能只当“农业书记”,更不能只当“粮食书记”,一定要学会运用价值规律,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要总揽经济全局。
我们必须明确,今天中国农村并不只是一个农业的活动领域,它包含着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极其丰富的内容。因此从中央起,各级党委都应当重新学习,增长知识和领导经济的能力,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的地方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合乎我国国情的道理。希望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和国家的各个经济职能部门,重视运用新的思想方法、新的眼光来对待经济指导工作。
(四)切实抓好一九八四年农村中的几件工作
今后农村发展的总趋势,毫无疑问就是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这个根本方向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来的。这是一篇大文章,从农村工作来说,有的方面刚刚破题,有的方面连题还没有破,我们必须再接再厉,继续奋勇前进。
1984年党在农村中的任务,除了前面已经讲到的问题以外,还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联产承包制已经在全国各地站住了脚,但还有许多巩固和发展性的工作要做。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个比较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要鼓励农民对土地投资,培养地力;又要允许土地适当集中,逐步达到适于农民家庭专业经营的水平。怎么办好,请大家研究。土地制度健全了,联产承包制的根基就牢靠了。
第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的水平,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户。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民家庭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基础。现在各地涌现出来的专业户,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经营了。山西雁北地区,占农户总数4%的粮食专业户,今年售粮3.4亿斤,相当于全地区交售粮食总数的75%。经验证明,同样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和经营水平可以大不相同。这方面可以大做文章,不要一讲提高规模效益和扩大经营规模,就以为要重走“一大二公”的老路,否认家庭经营。
推广专业户的经验,使农民家庭经营更加充满活力,不能搞花架子。根本问题是要有好的政策,鼓励农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专业户的产生和发展,也会伴随产生出一些其他问题来。今年一号文件的各项政策规定,应当继续执行。有些已经看得比较清楚的可以作出进一步的规定,暂时还看不清楚的,则可以继续观察一段,做好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第三,用最大力量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农村发展商品生产,如果缺少必要的流通渠道,必要的科技指导,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必要的生产资料,必要的信息来源,就寸步难行。商业、科技、交通运输、农用工业、教育等各个部门要充分了解农民的迫切心愿,进一步提高为农村服务的自觉性。
第四,发展农村各种非耕地经营项目,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包括量力而行地办一些适于在农村办的加工业。
随着多种经营和分工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总要脱离耕地经营,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从开拓生产的广度来说,要面对广阔的山区、丘陵、草原和水面、海域、滩涂,把更多的潜在经济资源利用起来;又要面对城市、农村、国内和国外,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从开发生产的深度来说,则要搞多层次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的文章都要做。
最后,讲讲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去年已经说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必须同时抓两个文明的建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就无法保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现在整个农村形势很好,但确有不少地方领导软弱无力,甚至放任自流,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不正之风严重。最突出的是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如抢占耕地建房;拉关系搞化肥、柴油等紧缺生产资料;带头阻拦重点工程用地,敲国家竹杠,哄抢国家财产;有些干部搞“歪包”,入“好汉股”。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猖獗,宗法势力抬头,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随着对外开放,农村中走私贩私,搞各种非法经营活动的情况也时有发现。有些党员干部支持甚至直接参与这些活动,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必须认真解决。要通过整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扶持正气,压倒邪气,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建设文明村(镇)活动,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农村的党员同志,不仅要带头勤劳致富,而且应当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相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农村的现代化事业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