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贵州基层农技人员的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9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贵州基层农技人员的呼声
贵州气候宜人,急待开发,应该是个留人之地。可是在记者接触到的许多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中,盼望“孔雀东南飞”(调往外地)的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有些地方未落到实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许多应该解决也不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据了解,他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要求创造学习、进修条件,帮助他们提高科技水平。目前全省农、林、水利科技人员2万多人中,高级科技人员约占4‰,中级科技人员约占10%,其余90%左右初级科技人员大都是近几年培训出来的,急需进一步培养提高。可是现在许多区级农、水、林、牧业务站,自学条件差,学习资料奇缺,有的地方只准他们订一份科技小报。他们要求省、地、县有关部门多设农科人员进修、培训班。
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帮他们解决三大难题(即入党难、住房难、子女上学就业难)。比如罗甸县农业局,解放三十多年没有在科技人员中发展一名党员。基层科技人员住房十分困难,个别人住的是“经风雨、见世面”(雨天漏雨,刮风透风,晴天睡在床上能数星星)的房子,如果今后分配新的农科人员来,真不知该怎么办。子女上学就业难,更是基层农科人员的一块“心病”。
三、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科技结构和人才使用办法,充实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农科单位。他们反映,目前农技人才分配、培养办法不合理。城市地区科技人员已经偏多,还不断向那里分配大专院校毕业生;一些边远地区科技人员少,却分配不到。有些专业,人员很缺,却不采取措施去培养;有些专业,人员已经饱和,还在继续培养、输送,用人单位只好安排他们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目前县以上的农业系统机构多,高中级科技人员集中;而直接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县以下的农技单位,不仅技术力量弱,而且缺仪器、少设备,个别地方甚至缺乏简单的生产工具,不能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急需充实加强。
贵州省的农业科技人员本来就少,由于政策不落实,又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同志更好地发挥作用。有些农民反映,现在想学科学请老师、找资料难;搞科学种田请技术指导、找优良品种、掌握新农药用法难。
农业科技人员呼吁,请有关领导关心一下他们的问题,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谢联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