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从“名誉矿工”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19
第8版()
专栏:

从“名誉矿工”想到的
徐家常
翻阅《工人日报》,读到一条并不显眼却使人联想不已的短消息:1982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油画家朱维民四次到山西煤炭系统辅导工人美术创作。在阳泉煤矿,他不辞劳苦,多次进行油画、素描表演、示范,对业余作者耐心辅导,并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几十幅作品交给阳泉展览,与煤矿工人结下了深厚情谊。阳泉煤矿送给他“名誉矿工”的称号。
朱维民教授接过赠送的矿工证书、工会会员证和工作服,带上了安全帽,心情十分激动地说:“这是阳泉煤矿广大职工给予我的最高荣誉。我要象一个矿工那样,用自己的光和热,为繁荣煤矿工人美术创作贡献力量。”
这件事很有意义。且不说它表明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教授与工人间的高尚情谊,只说这种群众自发赠予名誉称号的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举。这种精神上的同志式的鼓励,意味着共同的理想、相互的促进,动人之情、感人之心,美言之传,都在播散着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需要的。但是,作为精神表扬的纪念品——获得者荣誉的象征,更应着重于它的纪念意义。而物质奖励,则应给予那些有着优异劳动成绩和较大经济贡献的人。
朱教授在荣誉面前感到自己生命的光和热,这与某些在大把的票子面前洋洋自得,津津于“向钱看”的人相比,简直有霄壤之别了。朱教授不为名、不为利的行动,得到工人群众的称誉,而追名逐利者,虽也可能得名得利,但在人民群众的内心里只能打下可卑、耻辱的印记。某些人不顾一切“向钱看”的行为,更是散发出一股股浊气,严重地污染着我们美好的社会和青年人的灵魂。
愿灵魂的工程师用自己的美好灵魂育人,愿群众把心爱而又珍重的名誉称号赠予更多的自己心爱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