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农村崛起的一支新军——广东省吴川县农民自办小型合作企业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0
第2版()
专栏:

农村崛起的一支新军
——广东省吴川县农民自办小型合作企业调查
编者按:吴川县农民自筹资金兴办合作企业,开发当地资源,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又一件有深远意义的新事。农村经济要振兴,农民要进一步富裕起来,并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彻底改变几亿人挤在有限的耕地上搞饭吃的局面,改革旧的生产结构和劳力结构,鼓励农村把剩余劳力和资金,投向农村工业和农村商业,特别是投向开发性生产事业。在短短几年内,吴川县农民合作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证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人民愿望的。我们应当满腔热情地扶持这一新鲜事物的成长,并把它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轨道。
本报记者 李克夫 蔡东士
在广东吴川县农村,农民自筹资金兴办的小型合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到两年就达到2,100多个,一年的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积累超过50万元,与原有的社队企业一起,成为吴川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农民生活的改善。1982年全县人均收入比大办合作企业前的1980年翻了一番,达到235元。1983年又有较大增加。入股参加合作企业的农户,平均每户的年收入比入股前增加1,500元以上。合作企业一年上交的税金和管理费达234万元。
第一个自办的合作企业
这个县的王村港公社有葵树近百万株,群众多有加工葵叶的手艺,但过去葵叶被统得很死,个人不得经营。实行责任制后,葵叶产量猛增,供销部门不断压价收购,最后停购,葵叶当柴烧,大量劳动力无事可做。1978年底,这个公社埇尾村13名社员和干部合股集资2,250元,办起葵叶加工厂,收购当地葵叶,加工成葵扇、葵帽等。挂的是大队企业的招牌,其实是一家由农民集资自办的合作企业。仅半年时间,每人收入就达1,000元,还为厂外100多名劳动力安排了加工业务。公社党委认为这是治穷致富的新路子,不但让他们亮出“自办企业”的真牌子,还号召农户学习他们集资办厂的经验。
王村港的做法震动全县,非议颇多。县委领导同志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农民自筹资金兴办小型合作企业,反映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新的生产力正在形成,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合作企业,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一般生产资料也为合股者共有。他们大多以劳力带股金入股,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股金分利分红。除向国家纳税外,还向社队集体提交管理费。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经济实体,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利用本地资源、资金和劳力,尽快致富的好形式。县委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并向全县推广。
以翻番的速度发展
县委顺应时势,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使全县农民自办的合作企业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发展。1981年全县只有450个合作企业,总收入500万元;1982年发展到1,167个,总收入2,410万元;1983年又达到2,166个,总收入达5,000万元。
这些合作企业的特点,一是小型,简单,灵活。大多是三五户一家,从事简单的小范围经营,能适应原料供应和市场行情的变化,改变产品方向,有些厂五年转产三次,仍年年盈利。二是主要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加工,手工操作为多,消耗能源少。三是劳力、资金和技术紧密结合。企业由具有某方面技术的能人牵头,集合有技术的人,带着资金入股。但不要求一律平均,可以各有偏重。四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股金分利分红为辅,有特殊技术的人可以享受较高的报酬。
农民自办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横向的联合,即从事同一项目经营的农户的组合。随着生产的扩大,越来越需要一部分人从事原料的采集和收购,另一部分人从事产品的再加工或推销,于是出现了纵向的联合,由产、供、销各种专业户组成“一条龙”。塘?区叶屋村的养蛇场,原来只由一名青年养蛇能手经营,一年收入1,000多元。后来生产逐渐扩大,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与另外两名捕蛇、烘制蛇干的能手联合办场,组成合作企业,捕蛇、养蛇、制蛇干出售,一年纯利润达一万元。
显示了优越性
吴川县农民自办合作企业表现了极大的优越性。它广泛地聚集农民手中的资金投入生产,全县已有8,700农户参加企业,集资1,700多万元,使大批劳力找到出路,农村能人有了用武之地。全县合作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达31,000人,还有6万人为企业搞厂外加工和短期服务,这两项共占全县总劳动力的34%。这个县是黄麻产区,年产生麻30万担,过去每斤四角左右,还难以销出,现在交足国家任务后,由合作企业自行加工为麻绳、麻袋线、腊肠线圈等,每斤增值1到3倍,销路很好。全县仅这一项,一年就增收200多万元。
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专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大批专业村、专业协作区应运而生。樟铺公社三浪村,全村280户农民都有孵化家禽苗的传统手艺,已有42户办起11个孵化合作企业,一年孵化家禽幼雏290万只。每户一年增收4,000元。另有70户农民,专门代办种蛋购销,35户每户养鸡1,000只以上。各家各户各企业互相协作,互相竞争,共同发展,全县合作企业一年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提供的加工产品达2,170万元。
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了扶持农民自办合作企业,使其健康发展,吴川县委和各个领导部门,注意了引导农民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务工和务农的关系。适当放宽承包条件,鼓励农民首先搞好种养业的承包,尤其是兴办开发性生产的合作企业,保证粮食生产和国家任务的完成,使合作企业成为“有米之炊”。合作企业则坚持立足当地资源,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争销路服务,并为社队集体提供积累,使农村农工副一齐发展。
合作企业和社队企业的关系。县委对两者一视同仁,它们统归社队企业局领导。社队企业立足于巩固,提高效益,并作为骨干力量带动合作企业。合作企业则立足于发展,扩大联合,并以民主管理、灵活经营之长,补充社队企业的不足,互相促进。
自主经营和统一管理的关系。在尊重农民意愿,放手发展合作企业的同时,通过登记发证、征收所得税和管理费、帮助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等行政措施,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各有关部门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物资供销和技术服务等产前产后的服务,引导合作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吴川县合作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还缺乏办企业和经商的经验。因此,县里正在总结经验,并通过各种方式培训骨干,以促进合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