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列宁的《火星报》和莱比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0
第7版()
专栏:

列宁的《火星报》和莱比锡
本报记者 迎秀
1月21日,是伟大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六十周年。这使我想起在莱比锡度过的有意义的一天。
到达莱比锡市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市中心马克思大学的高层建筑和各种关于国际博览会的标志。但是,我们没有来得及仔细端详这座又细又高的大学楼,也没有体会一下即将开幕的博览会的热闹气氛,汽车就风驰电掣般穿过市中心,驶往很远的一条偏僻的小巷。在这里,主人把我们引向树丛深处的一所小平房。环顾四周,路静人稀,这是什么地方?但见屋前牌子上有“列宁”和《火星报》等几个熟悉的大字。原来八十多年前这里是《火星报》创刊时的秘密印刷所。在俄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报纸的火星,就是从这所小屋开始迸发出去,熊熊地燃遍了俄罗斯大地啊!
这个小小的纪念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56年建立的,至今参观者已有100多万人。纪念馆分两部分:印刷所和展览厅,前者是原来的样子,展览厅则是后来新建的。明亮的展厅中央是列宁的半身铜像,四周是图片和文件材料。参观者可以从中看到:列宁在1895年因“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彼得堡被捕后,被沙皇政府放逐到西伯利亚。伟大的列宁在舒申斯克度着流放岁月时就计划创办一份全俄的马克思主义的报纸,以便把各零散的马克思主义组织连在一起,为建立政党打下基础。1900年,列宁从流放地回来就立刻着手实现这个计划,夏天他到了瑞士,然后来到德国,在慕尼黑积极筹备和编辑这份报纸。这年12月,在建立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名为《火星》的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就在莱比锡这个小小的印刷所问世了。
从珍贵的原件上看到列宁创办的这份报纸刊头的黑体大字“火星”,和它右下方的一行斜体小字“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使人倍感亲切。第一版的头条位置刊登着列宁亲自撰写的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他在社论中热情号召觉醒了的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者组成统一的政党,以夺取敌人的堡垒,粉碎专制制度的枷锁。正是列宁的《火星报》和他撰写的文章,对建立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期创刊号上还刊登了列宁写的《中国的战争》一文,他在文中揭露和谴责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列宁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说出了中国人民想说的话。
我们怀着对伟大革命导师的敬意迈步进入八十多年前的这个小小印刷所。实际上,印刷所不过是隔成两部分的一个长方形的房间。进门靠左边角落是印刷所主人兼印刷工人赫尔曼·劳的办公桌。这是一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从照片上看,他目光炯炯,留有两撇稍稍向上翘起的八字胡,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据介绍,这座小屋所在地当时还是莱比锡的郊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成市区的一部分,无怪乎距市中心较远了。靠窗户是排字工人的工作台,上边有放铅字、铅条的盒子以及排字、拼版用的工具,下边有存放拼好了的文章和版面的格子。但工作台不大,只比一般的办公桌大些,看得出是一个人工作用的。纪念馆的同志告诉我们,赫尔曼·劳只有一个学徒工。屋中间有一只取暖用的大铁炉,另外还有一部打清样用的小机器。里间屋则是一部平版印刷机了。这些设备现在看起来当然是颇为简陋的,但是在八十多年前,这部快速印刷机是最现代化的呢!因为当时莱比锡的印刷业比较发达。其实,不仅那个时候,直到如今,莱比锡还保持着它的传统,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印刷出版中心。
纪念馆的主人强调说,印刷所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这是赫尔曼·劳的朋友和女儿的功绩。当时,赫尔曼·劳不懂俄文,又没有俄文铅字,那怎么印刷《火星报》呢?纪念馆的同志指着一幅照片介绍说,一位波兰社会民主党人、排字工人专程到莱比锡来担负这项任务,他的名字叫约瑟夫·布留民费尔德。至于俄文铅字,由于莱比锡有几家大印刷所出版俄文书籍,俄文铅字就是从那些印刷厂悄悄弄来的。1901年夏,《火星报》转到慕尼黑出版,波兰人布留民费尔德也转赴慕尼黑,然后他参加了秘密向俄国运送《火星报》的任务。德国工人也好,波兰工人也好,他们都把俄国革命事业看做是自己的事业,这多么深刻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啊!
列宁在《火星报》付印之前曾经秘密来到莱比锡市住过几天,亲自看了报纸的付印清样。但是,纪念馆的同志说,列宁是否到印刷所来过,却无法知道了。
纪念馆的门庭里有一个用各国的各式各样纪念章组成的五颜六色的大五角星,这些纪念章都是前来参观的人留下的,大概是表示要为象征革命的红火星增添一份力量吧。我想,下次有机会来访问时,一定带一枚中国的纪念章别在上面。(附图片)
《火星报》创刊号就是用这部机器印刷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