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列宁住过的地方——哥尔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2
第7版()
专栏:

在列宁住过的地方——哥尔克
迎 秀
8月中旬,北京还是烈日炎炎,莫斯科却只有摄氏十几度,凉风拂面,颇有秋高气爽之感。我们借短暂停留的机会,驱车前往莫斯科近郊的哥尔克村,参观了向往已久的列宁故居纪念馆。
我满怀崇敬走进故居的小庭院,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看到这座绿顶、黄墙、白窗和白色圆柱的二层楼,仿佛旧地重游。尽管我初次来到哥尔克,但从五十年代起,我就在照片上、电影里多次看见过它,对它的外貌太熟悉了。看,那矮矮的篱笆样的白院墙,特别是靠墙边那个白色的长木椅,不就是列宁和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并坐合影的地方吗?列宁身穿酷似我国中山装那样的上衣、头戴鸭舌帽,他和夫人都微笑着,仿佛就在眼前。我站在木椅旁环顾四周,发现这个庭院的地势较高,远近都是树。那浓密的树林大概就是列宁生前最喜欢散步的地方了。
故居的庭院是十八世纪末建造的,正面的楼较大,两侧各有小楼,可说是个“三合院”。1918年9月底,列宁遇刺康复后第一次来这里休养,全家就住在侧楼的四间小屋内,1921年搬入正楼。此后,列宁断断续续到这里休假、养病。我轻轻地踏着这位伟人走过的地板,瞻仰他起居坐卧的地方。我尽量放慢脚步,看着他珍贵的遗物,脑子里萦回着他的伟大形象。可惜的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时我们不得不匆匆走过,因为后边还有其他参观者。
一进门是电话间。老式的电话机挂在墙上,电话机下边是一张小桌,玻璃板下陈列着列宁接电话时亲笔作的几则记录。列宁生前常穿的那件旧上衣、皮鞋、手套以及打猎时穿的靴子、用的猎枪,就挂在玻璃橱里。另一个橱里陈列着工人、农民送给列宁的礼物:几件木制纪念品和一套普通茶具。餐厅的长饭桌铺着漆布,上边放着一个普通的茶炊和茶杯。这里既是餐厅,也是会客室。高尔基就曾在这里作客,正是这位文豪从列宁的形象中看到了他理想中的“大写的人”。书房里大约有两千册藏书。办公室的桌上除报纸杂志外,还摆着纸和笔,象是刚刚写完字的样子。旁边的日历撕到1月21日。冬天,病中的列宁无法出去散步,就在他称做
“冬天花园”的大房间里休息。他有时听妹妹玛丽亚·伊里尼奇娜弹奏钢琴,有时看小型纪录影片。为了迎接1924年的新年,列宁在这里给哥尔克的孩子们组织了枞树晚会,高兴地看着他们玩耍。另外,这间屋子里还放着他不能走动时坐的藤轮椅……各个房间的共同点是简单、朴素,沙发套和椅子套大多是用白灰两色或白蓝两色的条子布缝制的。这朴实无华、亲切感人的陈设,体现着主人的风格。
就在这哥尔克村,列宁写下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还为共产国际会议和其他会议准备文件。1918年,敌人的子弹和紧张的工作损害了列宁的健康,从1921年冬天起他被迫不时放下工作,1922年底病情恶化后才完全休息。但是,这位把一生献给革命的伟人,并没有停止斗争,他顽强地同疾病搏斗。他在已不能亲自执笔的1923年春,仍然口授了《论合作制》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几篇重要论文。就在他长眠的前一天,他还听了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读的关于党的会议的新闻。但是,1924年1月21日,可恨的病魔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就在哥尔克楼上的卧室,列宁与世长辞了,时年不满54岁。这位伟大革命家离开人世太早了!世界人民多么需要他啊!
列宁最后离开哥尔克的路,也就是人们抬着他的灵柩走过的路,至今仍保持着原状。这用石子和沙土铺成的小路两旁,松声飒飒,如泣如诉。青松啊,你是在悼念伟大的革命家,还是在回忆六十年前的往事?小路尽头,有一块石头上刻着:“1924年1月23日列宁的灵柩是由此路送走的”,旁边是个花坛,大丛鲜艳的红、黄色花朵盛开着。是的,鲜花永远伴随着列宁的路。
列宁的遗体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停放了几天,让人民群众同领袖告别,27日移入红场上的陵墓。不过,那时的列宁墓是木制的,1930年才用大理石改建成今天的样子。
如今,列宁逝世已六十年。岁月如流,沧桑巨变,但是人们怀念列宁之情未曾稍减。在莫斯科红场上,只要是列宁墓开放的日子,前往瞻仰的人总是排着长蛇阵。有苏联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列宁——伟大的革命导师,您永远活在劳动人民心中!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