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游尼罗河发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2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游尼罗河发源地
杨汝生
刚到布隆迪不久,朋友们便约我去游尼罗河发源地。这不仅因为它确是一处胜迹,多少还带点神秘色彩,而且因为中国专家正在帮助布隆迪修建一条自首都通往那里的公路。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云收雨霁,丽日当空。我们离开布琼布拉驱车南行,往尼罗河发源地的方向驶去。沿途山色蓊郁,叠嶂重峦,景色绮丽。不时看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正与当地工人并肩劳动,挥汗如雨。待这条公路修成后,到尼罗河发源地就方便多了。
汽车沿着崎岖山路曲折前进,随着山势的不断升高,沿途景色也在发生变化。在海拔2,000米以下时,林木繁茂,作物稠密,漫山遍野,一片翠绿。当车子爬到2,500米以上时,山的颜色骤然由绿变黄,到处长满茅草,一群群大角牛在悠闲地觅食。车行115公里,便到了尼罗河发源地的山下。
我们走下车子,徒步登山。爬到山顶,但见一座象征着尼罗河发源地的金字塔巍然矗立。(见下图)山顶无林木,地上草石错杂,那些开着蓝、白小花的无名小草随着山风摇曳,空气中散发着阵阵幽香。金字塔不高,约四、五米,但因它耸立在群峰之上,显得气势不凡。塔身用巨石砌成,朝北的一面嵌一块铜牌,镌刻着尼罗河的流向。令人惊异的是,外国游人竟也有这种怪癖,在塔身的石头上用各种文字密密麻麻地刻满名字和日期。
尼罗河在这里诞生之后,曲折北去,逐渐成长壮大,汇成滚滚江河。一开始它并不叫尼罗河,而是叫卡格腊河,流入维多利亚湖,然后经白尼罗河继续北上,在苏丹的喀土穆与青尼罗河相汇后,才称为尼罗河。它穿沙漠,过莽原,浩浩荡荡,在开罗附近注入地中海,自南纬4°一直伸展到北纬31°,全长达6,670公里。尼罗河流经非洲9个国家,流域面积共有287万平方公里。它象一位慷慨的母亲,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沿岸的亿万儿女,创造了令人赞绝的埃及古代文明。
从古时候起,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尼罗河发源地的故事和传说。古埃及的许多国王,从拉美西斯到穆罕默德·阿里,都曾逆流而上,寻找大河的源头。但尼罗河众多的瀑布和湍急的河水,一次次把他们又冲回到海边。十九世纪下半叶,人们发现东非高原的那片大湖与尼罗河有缘。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尼罗河的条条源流才被探明。
自金字塔往西北走约百米下山,穿过一片密林,便听到琤琮的水声。只见一泓清泉,泻自山石之间。水量不大,尤其到了旱季,小得象小孩撒的尿一样,但它却有着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日日夜夜,川流不息。泉前砌了一个约两平方米的池子,清洌的泉水在此稍事停留,然后夺路而出,缓慢地但却坚定不移地往山下流去。据当地人说,经常喝尼罗河发源地的水,不但可以健康长寿,而且会变得聪明,难怪布隆迪的许多高级官员和知识分子都是这一带的人,总统巴加扎的家离河源咫尺之远,原来他们都是喝尼罗河源的水长大的。
大概由于交通不便的缘故,这天游人颇少。除了我们中国人外,还有几个学生打扮的当地青年,躺在不远的草地上晒太阳。当我们忙着拍照的时候,山下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来此汲水的姑娘。她们来到池边,将水灌满,手捧泉水喝了几口,又把水池当做梳妆台打扮起来。面对明镜般的池水,她们理理头发,整整衣裙,摸摸银项圈,然后又顶起沉重的水罐离去,步履轻盈,好象我国的杂技演员。那几个青年立即站起,抚弄着六弦琴边唱边跳了起来,歌声伴着姑娘们的笑声,飘向遥远的山巅。这时,山顶的气候突然变幻,刚来时还是晴空万里,一忽儿变得云雾弥漫,我们只好下山。
非洲有句谚语:“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会返回尼罗河边。”是啊,到过尼罗河发源地的人,谁不想有朝一日旧地重游呢?过不了几年,这里的面貌将大大改观。不仅有一条宽敞平坦的公路直通山下,而且还会有停车场、商店、宾馆、酒吧间……那时候,尼罗河发源地将用它的琼浆玉液,招待更多的国内外游人。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