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山东省一年来互助组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18
第2版()
专栏:农业生产

  山东省一年来互助组的成就
山东省农林厅
一九五○年山东全省赢得了丰收,除了雨水调和外,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了很多增产措施,稳步地发展和巩固互助组,是贯彻增产措施的一项重要保证。
据调查,全省共有互助组七十三万九千零六十个,参加户数共二百九十万零三千七百二十三户,占全省总农民户数的百分之三十三。参加互助组的男女整半劳力共四百五十六万六千四百八十四人,占全省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五。在上述互助组中,常年记工算账的有五万七千二百一十八组,占百分之七点七,不记工算账的有二十三万二千九百五十组,占百分之三十一点五;季节性的小型组有四十四万八千八百九十二组,占百分之六十点七。一般都能掌握自愿两利的原则和小型的组织形式。
从全省范围看,互助组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如胶州、莱阳等专区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已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组织劳力已达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滕县专区则仅组织农户的百分之七强,组织劳力仅占百分之五。互助组的发展是和农民发动的程度密切结合着的。各地工作发展程度不同,互助组的发展也不同。
一年来不少地区的互助组都进行了整理,不仅数量有了增加,质量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临沭县岌山区十四个村的互助组,整理前有三百零二组,整理后增加为三百三十一组。王贺乡的互助组,整理前较好的互助组占百分之四点三,一般的互助组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较差的互助组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九,整理后较好的互助组占百分之二十三点四,一般的互助组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较差的互助组占百分之二十九点八。
由于组织起来,发展水利,深耕细作,改进技术,多打了粮食,胜过了单干户。如莱阳县鹤山区望岚口村赵为山组,由于深刨,适时耕种,多锄,多施肥,各种作物都比以往丰年增产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文登县于松长组,全组每亩平均收粮二百七十一点六斤,较单干户每亩增产六十四斤;和地亩相同的单干户比较,每户多收粮一千四百三十五点二斤。这种事实,大大启发了群众组织起来的积极性。
互助组在保证增产任务的完成上,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组织工作本身,也纠正了过去强迫命令的偏向,使得能稳固地向前发展。但目前在互助组中仍存有不少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通过互助组,改进农业技术,并把剩余劳力引导到精耕细作方面来,一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泰安专署贷出水车二千余辆,有百分之九十二贷给了互助组。文登县二十三个组中,打了三十三眼井,全装上了水车,该组的谷子、高粱锄五遍,棉花锄七、八遍,甚至有的锄十一遍。但在领导干部对互助组改进技术的工作未能加以总结,对计划中要推广的增产措施和增种棉花,也未在互助组中提出明确的口号和要求,把领导机关的计划通过互助组变成广大群众的行动。因此,群众的技术改进,有的就陷于自流。领导意图与群众要求也还有某些脱节现象。因此对互助组的领导,表现空洞无力,使互助组失掉了明确的方针和真实的内容。
二、合理使用耕畜和农具,是巩固互助组极其重要的问题。一年来各地互助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了不少的创造。过去各地多是伙养牲口,伙用牲口,伙用农具而无任何代价;使用次序由组内讨论,不由所有者作主。现在已初步克服了使用牲口和农具中的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提高了组员购买耕畜和添置农具的积极性。但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必须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合理记工算账是保证自愿两利的关键。一年来在人工互助、人工换牛工记账的方法方面,都有了不少的经验。但有的地方还不够合理。如有的组一年算两次账,一工顶一工,忙闲工不分,这样地少劳力多的吃亏,影响组的巩固。有的组为了奖励妇女入组,特别提高妇女的工资,以致大家不愿用女工,使妇女劳力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也有的组把妇女的分工固定起来,多干活也不提高工资,影响妇女生产的积极性。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按照耕作能力,采用男女工同工同酬的办法。
四、组织起来工作效率必然提高,但剩余劳力的使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除引导农民用于精耕细作外,根据条件组织副业生产,是必要的。但目前由于条件的变化,互助组的副业多已停止,原来集中起来的资金多已分散,如何扶持开展有销路的副业生产,对巩固互助组、增加收入的关系很大。有些地区的合作社帮助互助组打开副业销路,取得很大效果。有的互助组就是合作社的社员小组,副业生产在合作社的统一计划领导下进行,互助组就是合作社的基础,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是值得推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