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身段谱口诀论》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3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身段谱口诀论》序
俞振飞
京剧演员邹慧兰同志曾从钱宝森先生学习京剧“身段谱口诀”(是钱金福老先生传下来的),所著《身段谱口诀论》一书,是遵循钱氏所授,联系前人的《明心鉴》(后名《梨园原》)之说,参考名演员的演出实况而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我读过这篇论著的一部分,虽然窥豹一斑,已经足启聋聩,获益非浅。
瓴甓木石不是宫室屋宇,但是没有瓴甓木石诸种材料,就难以营造建筑。努趯波磔不是书法艺术,然而舍去努趯波磔各样笔法,那里还有汉碑晋贴?反过来说,如果有人拿起一些砖瓦水泥,而宣称这就是亭台楼阁,或者指着孤立的点画撇捺,而夸扬这就是钟王墨宝,想来没有人不觉得可笑的。因为用建筑材料构成深院大宅,还要经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和工人们的辛勤操作;以“永字八法”组成真楷行草,必须出于书法家的变化运用。应当说,唯有通过这些设计和操作、变化和运用,才能产生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推而广之,《身段谱口诀论》所阐发“四功五法”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关系,其理正复相同。
可是在事实上,有一种论点是轻视戏曲表演程式的,以为它是空洞的,僵化的,是表现性的,是形式主义的,应当予以否定,摒弃。我们无需讳言,戏曲表演程式是一种形式;但程式不等于程式化,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关键在于特定的程式中有无特定的内容。程式如果运用得准确而优美,那么,一招一式不仅具有线条美和节奏美,而且它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也是有生命的。正由于此,许多卓越的戏曲界前辈运用了丰富多采的表演手段,塑造了优美生动的舞台形象,取得精湛高超的艺术造诣。
另有一种看法,则过分强调戏曲程式到了不适当的地步,把手、眼、身、法、步看成纯技术,既没有同刻画人物联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更不从身段动作的大小、高低、强弱、快慢、正侧、主宾、虚实、方圆、奇偶、断续、顿挫、张弛、离合等等变化中,去探索它相辅相成的辩证的结构关系,就不可能运用程式有机地组织起来,以体现人物内涵的性格、气质和思想、感情,因而只剩下一套没有生命的形式躯壳,当然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繁琐而空洞的形式主义、程式化、概念化。
作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后者是有了财富不会正确使用,前者是把有用的财富干脆扔掉。这两种态度显然都走了极端,是不足取的。这个道理十分浅显,然而舞台实践中还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我感到应当予以重视,并加克服。
慧兰同志此书,既阐明了身段基本功的标准要求,指出了“艺病十种”及其纠正方法,又论述了“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的训练进程和艺术境界,都极精辟。并着重指出戏曲表演应当提倡运用程式的人物(性格)化,反对人物的程式化,为了表现现代生活的需要,戏曲程式应当有突破、有创新。引起我的共鸣。在以往的表演的论著中,似乎还没有专谈形体动作的专著,此书的问世必将引起从业人员的注视和兴趣。
〔本书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