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三把火”的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3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三把火”的学问
丹赤
时有以“新官上任三把火”为题,谈论新干部战斗风格的。其实,烧好“三把火”并非易事。
有些“三把火”,如干柴见油,虽说 “轰轰烈烈”,却很快就熄灭了;有些又如孩子们放的花炮,有火星无烈焰,眼花缭乱一阵;有的不顾当前人力、物力,走马上任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福利的诺言,结果,自己烧了自己的眉毛。
青海省新上任的省长黄静波同志烧的“三把火”却与众不同。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他从广州来青海报到,在西宁仅呆了三四天,便乘坐吉普车,闯高原,走戈壁,越湟水,跨雪山,连续一百零三天,钻进基层搞调查研究。尔后,他才在省、州(地区)、县、社四级干部面前露了面。他既不作洋洋万言的“动员报告”,也不谈一般“远景规划”,而是把一百多天的调查见闻及实物,一一摆在讲台上,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会,用事实说明了青海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令人信服地表明青海“表面穷,内里富”,一扫“青海没希望”的悲观情绪。人们都说,他烧的“三把火”,是希望的火。
这火点得好,关键在于“燃料”充足。烧“火”之前,整整用三个多月搞调查研究,柴足必定火旺。其次既要烧“火”,自己也要经得起“烧”。且不说调查研究不同于坐办公室那样舒服,单说他到任之时,宣布将自己的“老窝”全部从南方端来,就足以表达了与青海人民同甘苦的决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