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一位有作为的妇女——记北京有线电厂女工刘淑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4
第4版()
专栏:通讯

一位有作为的妇女
——记北京有线电厂女工刘淑娟
今年1月5日清晨,北京有线电厂的车间里,人们连声祝贺一位女工:“你真了不起,二十万人参加的测验你得了第一名。”她就是北京振兴中华读书竞赛知识测验一等奖获得者刘淑娟。
在中学读书时刘淑娟的理想是上大学。一场浩劫,理想成了泡影。1967年高中毕业后,刘淑娟到山西农村插队落户。1970年,她被抽调到太原钢铁厂技术科工作,1975年才调回北京。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不仅年龄大了,而且工龄也不够,结婚后有了孩子,想上大学也不可能了。不过,虽然上大学无门,她始终坚持自学。
刘淑娟一家人居住在九平方米的房间里,屋里只有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和一架缝纫机,这倒不仅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更主要的是他们并不看重室内的“四化”建设,而是注重知识的探求。每个月领了薪金,她和爱人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新华书店选购三五元钱的书籍。一次领到奖金,狠狠心,买了一套《辞海》。除了工作需要的工具参考书外,他们也买文艺书籍,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选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以及杂志报纸,把书架陈列得满满的。刘淑娟说:“你别看我们的家里摆设有点寒酸,可我们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生活得很充实。”
今年三十五岁的刘淑娟,是有孩子的妈妈,儿子特别活泼淘气,给她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她说:“我坚持学习是有较大的困难的,下班回到家里,一切得自己动手。为学习,我只能少睡觉。”
学习,对刘淑娟说来,既可弥补她本人的知识不足,也更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说的少,干的多,在厂里经常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给车间职工讲授文化技术课。
去年8月,从《北京日报》发出测验的预告之日起,刘淑娟就精神抖擞地奋起学习。她通读了五本规定的书,学习了指定的全部辅导材料。100道试题公布后,由于她书读得认真,答得较顺利。但她并不满足,每一道答题,非要找到二种到三种的验证材料,才放心。对于不熟悉的部分,更是费尽心计。她利用两个休息日,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查阅书籍。用了十天时间答题,刘淑娟人都消瘦了。她有时候抱着孩子看书、答题,每天晚上九十点钟等孩子入睡后,开始研读一大摞书本以寻求答案,有时候一直答到凌晨三、四点钟。正如她代表全体获奖者在人民大会堂发言时所说的:“答题的时候,我进一步了解了祖国满目疮痍的过去和青春焕发的今天,祖国的历史闪着光彩又布满伤痕。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界处,我感到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责任的重大。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极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青年人也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丁正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