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友谊花雨撒东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4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友谊花雨撒东瀛
本报记者 孙东民
灯光渐渐转暗,纱幕徐徐升起,伴着悠扬的乐声,一双美丽的“飞天”女神在太空翱翔,轻舒袖带,飘然起舞。如同神话传说,专事传信和司花的飞天女神正把五彩花雨撒向“日出之国”,向日本人民传送友谊。
这是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序幕。中国甘肃省歌舞团应日本民主音乐协会(简称民音)的邀请,在新春时节来到友好邻邦日本,为庆祝民音成立二十周年,把大型舞剧《丝路花雨》送上了东京的舞台,从1月20日起,已连续在东京演出4场。在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后不久,中国艺术家们来日本演出,为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一朵鲜花。
舞剧《丝路花雨》来日本演出的消息传开后,主办这次演出的民音事务局骤然增加了几分忙碌。甘肃省歌舞团预定在日本全国22个城市演出33场,门票很快销售一空,许多观众争相购票,以求先睹为快。据介绍,在东京期间,为防止剧场“人满为患”,不得不在演出前事先揭去海报;最近两天,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东京,影响了东京的交通,但演出会场“太阳广场”会堂里,却是场场座无虚席。
日本人民对充满着动人传说和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两年多以前,日本广播协会播放在中国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行》,在日本掀起一股“丝绸之路热”。这部纪录片自1980年4月起,至今已播放三次,视听率一直不衰。负责拍摄该纪录片的远藤文夫认为,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来自丝绸之路的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体;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大大受惠于这条古路,日本人憧憬丝绸之路,有一种寻求“原点”的冲动。民音代表姊小路公经说:“日本人对丝绸之路有怀念之情,因为它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
1月20日晚上,《丝路花雨》在东京作首场演出。中国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绚丽而富于浪漫的色彩和传神的舞姿,再现了盛唐时代丝绸古道上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动人画卷,赢得了艺术鉴赏能力较高而又比较含蓄的东京观众的热烈掌声。随着剧情的变化,观众心潮起伏;看到会心处,剧场传出一阵笑语,特别是中国艺术家们独特的舞蹈,使不少观众为之倾倒,观众席上不时发出“美极了!”“真了不起!”的赞叹声。一对经营“中华荞麦面条”的夫妇说:“都看呆了,也忘记了鼓掌”。两位过去在中国居住过的妇女,操着不熟练的汉语向代表团表示,看一遍不过瘾,还要看一次。歌舞团的同志说,在东京的4场演出,观众情绪一场比一场热烈,演出后都要谢幕10余次,不少观众自动给演员送上鲜花,跑到台前向乐队致谢,有的还跑到后台向演员祝贺。一对老夫妇在散场后,站在寒风中,一直等到演员卸了装,执意要目送演员们返回住地。
甘肃省歌舞团的访日演出,是为着切磋艺术而来,为着友谊而来。聂大江团长表示《丝路花雨》象征着友谊和吉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正是这次访问的目的。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1978年访华参观敦煌壁画时,曾建议中国有关方面把它搬上艺术舞台。那时他听说甘肃省歌舞团正进行创作《丝路花雨》,就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日本看到演出。他在招待会上遇到当年曾见过面的扮演英娘的演员贺燕云,万分高兴。清水说:“《丝路花雨》中的艺术形象与日本人民的心是相通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化,哪怕相隔千山万水,总会被人们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日本观众中有不少年轻人,他们过去都是通过书本知道古老的中国文明的。这次观看《丝路花雨》,使他们对中国了解得更具体、更深刻了。
甘肃省歌舞团《丝路花雨》剧组结束了在东京的演出,从23日起将赴外地继续巡回演出。“丝绸路上花如雨,云裳羽冠同观舞,华夏本多情,天涯化比邻”。中国诗人这几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舞剧《丝路花雨》的赞扬和期待,愿《丝路花雨》象过去在巴黎、米兰、平壤演出时那样,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东京、在大阪、在日本列岛上遍撒深情的友谊花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