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骏马良才待扶持——鞍钢给水厂改造高能耗水泵机组剖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25
第2版()
专栏:

骏马良才待扶持
——鞍钢给水厂改造高能耗水泵机组剖析
本报记者 邢凤炳
寒冬,记者来到了我国钢都——鞍钢,了解这个公司给水厂工程师张宝山等,测试改造高能耗、低效率水泵机组的事迹。从采访的过程中深深感到,目前有些技术人员想搞点改革、创新,仍然相当艰难。我们有的企业领导人,对待新事物老看不惯,横挑鼻子竖挑眼,给开创新局面带来不少的阻力。这是一个亟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鞍钢给水厂,担负着整个鞍钢公司和鞍山市部分企业的生产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每日平均耗电高达100万度,占鞍钢总耗电量的六分之一,是全公司耗电最多的企业。电费占这个厂总成本的65%以上。节电是该厂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机械工程师、当时厂设备科副科长张宝山,急企业之所急,在李存伟、高奎臣等人的帮助下,从1981年下半年起,对厂主要水泵机组进行调查、测算,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水泵处于低扬程、大流量、低效率运行的状况。国家规定水泵电能利用率不低于60%,而本厂多数水泵低达30—50%,少数仅有17—19%。如果对这些水泵进行有计划的改造,至少可降低电耗15—20%。于是,他于1982年2月,连续给厂领导打了两次报告,全面分析了本厂水泵机组耗电高的原因,提出了各类水泵的改造方案。
然而,报告上去了,不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受到责难。扯皮扯了一个来月,什么方案也定不下来。眼看大量能源白白耗费,张宝山心急如焚。出于无奈,1982年3月,他给厂领导写了第三封信,立下“军令状”:如达不到多送水、少耗电的效果,自愿辞去现在的职务,并扣除当月奖金和工资。这次感动了“上帝”,原厂长亲自开会,拍板定案,限期完成。第十三水站3号泵和第一水站9号泵经过改造,实现日节电1.8万多度,年创造价值达33.73万元,初步打开了水泵改造的局面。
1983年7月,鞍钢公司为了鼓励水泵节能改造,发给奖金1,900元。可是,厂领导人把奖金分为60元、40元、20元、10元四等。张宝山得60元,党委书记、厂长、副厂长得40元,科长得20元,施工人员得10元。这种分法,使为改造水泵出大力者并未多得,而没出多少力、甚至消极抵触者、尤其是有些领导同志,反而不少拿。
还有,发奖金时,有的人借机散布流言蜚语,厂领导人不仅不加以批评制止,还有意无意地跟着议论。一位厂领导人不加调查,就在干部会上,不点名地批了张宝山,说:“有人脸皮有一拃厚,给他100元(据说开始时有这么个方案)还嫌少!”这种不负责任的批评,给张宝山造成极大的压力。他爱人抱怨他:“人家说你脸皮有一拃厚,你还干什么?”张宝山回答说:“就是说我脸皮有一丈厚,我也要干!一个技术人员,明知厂里有节能潜力可挖,而甩手不干,那是严重的失职啊!”从1982年3月到1983年11月,他和同志们一起,共改造水泵28台、调整管线两条,实现日节电9.3万度。投资20万元,创造价值达198万多元,收到了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的良好效果,但是,在改造水泵过程中,却遇到了这么多波折、困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