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控制论的广泛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30
第3版()
专栏:当代科技

控制论的广泛影响
童天湘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出版了一本叫做《控制论》的专著,标志着控制论这门新学科的形成。当时,他称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从控制论观点看,不仅动物、人体是复杂的控制系统,而且社会是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我们可以更概括地说,控制论是研究复杂系统控制规律的科学。与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换的传统科学不同,它着重研究系统的信息与控制过程,借以改善系统的行为,并使系统稳定地工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常常是利用反馈来实现的。为什么人有固定的体温和血压,就是因为人体能通过反馈进行调节的缘故。同样,在脑神经系统乃至社会系统,也都存在着信息流通和反馈调节,所以都能用控制论加以研究。这样,便使控制论能横跨生物界、社会直至思维领域,成为一门跨界的综合性科学,具有广泛的影响。
控制论是由通讯与控制工程、电子计算机和数学、逻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体现了现代科学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控制论的原理、概念和方法已运用于许多学科之中,出现了科学的控制论化。控制论与一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应地形成了各自的科学体系,又产生了不少新学科,诸如工程控制论(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创立)、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智能控制论等。智能控制论运用控制论的“黑箱”方法,实现了智能模拟。所谓“黑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比方,在日光下不能打开装有胶卷的暗盒便是一个小“黑箱”。人脑如同一个特大“黑箱”。因为,人脑虽小却是不能打开看的特大系统,一旦打开就失去活脑的功能;虽然知道人脑是由1,000亿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系统,但对其内部活动的机制仍然不甚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用仿生学方法从结构上仿制如此众多神经元的“人工脑”,而用“黑箱”方法从功能上却能模拟脑功能,使自动控制进入智能控制,机器人发展为智能机器人。
控制论也促进了生产与管理的高度自动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全公司49个州的65个销售办事处和11个州的18个生产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处理相互联系的各部门(信贷、销售、生产、库存、货运、财务等)之间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销售员把客户要求订货的有关数据输入该系统后,计算机从对客户在银行中的信用和本公司的存货进行查询,确定可否接收,再发出内部订货单进行计价列帐,拟订提货日期,到最后通知客户,所花时间不过15秒钟。
还应指出,现代通讯与控制的本质特点,就是信息的传递、变换和处理。七十年代以来,作为控制论机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机),在微型化的同时也大型化,并建立国际计算机——通讯网络,既使机器处理信息的范围扩大到科研、创作、设计、生产、管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又使信息资源可以“共享”,导致计算机化的热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