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从“老鼠”想到“弄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1-30
第8版()
专栏:

从“老鼠”想到“弄权”
黄裳
凌晨出去买面包,路过邮局,看见里面已经排了一支小小的队伍了。七点不到,邮局还不曾正式营业,大门口横搁着的木杠子也没有撤掉。在卖什么好东西呢?一打听,原来是要卖“一只老鼠”
(邮票)。我不是集邮家,但对这十二生肖的邮票还是有兴趣的,于是就排在队伍后面。同时又叹气说:“这么长的队伍,几时才能买到呢?”这时站在我后面的一个中年人说话了:“这还算长,你到别处看看去,要半条街呢。”真是见识褊浅,连这种市场信息都一无所知,不禁感到惭愧。排了一会,听说剩下的不多了,每人限购一张。又一会,售票人宣布:“卖完了,没有了。”正想走开时,有些落空的买主与邮局人员展开了争论。“为什么平日七点开门,今天六时一刻就开始卖了呢”?“是不是还藏起了一批?”“有没有都给熟人预先留下了”?邮局人员自然极力地否认、说明,还出示了空空的邮票夹。当然这一切并不能使发问者满意。象这一类的争论照例是不会有什么结论的,听了一下以后也就走了出来。排了一下队,损失不大。老鼠没有到手也无关大局。
这真是小事一桩,也毫无发牢骚的意思与必要,不用说什么分房子、报户口一类事,更不必说拒绝批评、打击报复之类的问题了。不过事情虽小却颇带有一点普遍性。
如果说这也算是“弄权”,那未免是小题大作了。王熙凤在铁槛寺里几句话就到手了几千两银子,害死两条人命,曹雪芹才给她戴上了一顶“弄权”的帽子。可见用词必须讲究分寸。不过想来想去,却又想不出什么恰切的字眼。尽管有高下大小之分,说到底还只能说是一种“权”,或云“方便”。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大家都在为人民服务,大大小小都经管着一种工作,也都有一点“权”,这是客观实际。没有权什么事都办不成,但职权可以正当行使却不可“弄”。这都是重要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约总是在十年动乱中,社会上恶性发展起来了一种“弄权”的歪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就是某些人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当大小“英雄”肆无忌惮地弄着他们的“权”时,平民百姓就只有闭眼挨整的份儿。人是有自卫的本能的,也有缺乏抵制恶劣影响的弱点,为了生存,有时就会忽然记起自己手里也有一点可弄的“权”,并用来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这应该说是一种弱点、缺点,但也不好过分地加以责难。
卖大饼油条的青年,遇到哥儿们来光顾,就特制了又粗又长的双料油条;排着长队的公共汽车站上,开来一部空车,上面却早已坐好几位“老朋友”了,……这种事过去真是司空见惯,我自己就多次看到,也没有看见谁出来说话。但现在不同了,怪现象逐渐少下去,提意见的日益多起来,但总起来说,还没有达到肃清的地步,还差得远咧。
在整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时,常听到这样的意见:只抓苍蝇,不打老虎。这话部分反映了迫切希望改善社会风气的好愿望,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不免失于片面。大事要首先狠抓,小事也不能忽视。亿万人的“小事”,就是一种头等大事。
请想想看,假如全社会的人都念念不忘自己手里那一点小小的“权”,并用来替自己谋利益,彼此进行交换,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这不成了交易所了吗?这就是“小事”不“小”的一种简单而抽象的说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