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抓住技术进步的“牛鼻子”——评述采用国际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10
第2版()
专栏:述评

抓住技术进步的“牛鼻子”
——评述采用国际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报记者 李文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在品种、质量、消耗、成本、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显露出许多弱点和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的产品标准水平低。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和部标准,多数只相当于国际上五六十年代的标准,这样,再怎么努力也只能生产落后产品。老是复制古董,不可能有竞争力。所以,要振兴经济,促进技术进步,必须把采用国际标准放到先行的位置,而且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当前,不少人对采用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有些同志满足现状,认为“低标准产品还供不应求,何必采用国际标准?”这些同志应当到广大用户中去听听反映,人们对低标准早就意见纷纷了。特别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贸易交往日益扩大,不采用国际标准,我们的产品很难跻于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的不少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以低价出售。我们采用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情况就不同了。比如船用钢板采用国际标准后,质量得到国际权威船检机构的认可,结束了我国造船钢板完全靠进口的历史,每年节约外汇近一亿美元;石油产品由于采用国际标准,每年出口500万吨以上,提高了换汇率;按国际标准生产的石油机械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的销路,等等。一些同志把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比喻为抓住了技术进步的“牛鼻子”,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断言,只要下决心采用国际标准,各行各业都能生产出自己的高标准产品来。
有些人过分强调困难。“采用国际标准要花不少钱哩!”因此裹足不前。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够全面。标准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采用国际标准是可以出财富的。各部门在制订规划时对一些采用国际标准的项目做了经济效果的分析对比:农用柴油机的油耗标准,如果能达到七十年代末期国际水平,全国每年将节省柴油几十万吨;普通照明灯泡光效如果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标准,全国每年节省电费就近20亿元;现有50万伏高压线路,如果综合采用IEC标准,每公里造价将节省一万元。当然,搞标准是要花一些钱的,但据某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1元钱的标准化投资,大约可以获得10元钱的收益。这是一项高效益的技术措施,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有人说,“新的技术革命会使标准化变得黯然失色”,于是有些人对采用国际标准持观望态度。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三十多年来,每年制订标准的数量已经由二三十个增加到五六百个,而且继续保持速度加快、数量猛增的势头。最近几年世界性经济萧条,反倒刺激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国外的权威人士甚至呼吁:“经济要从标准化中找出路!”当前国际标准化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国际标准已不仅限于名词术语、尺寸系列和试验方法等传统领域,而是广泛地进入信息处理、交通运输、卫生安全、环境保护、人类工效、能源等各方面,管理标准也日益受到重视;二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越来越多,采用的数量越来越大。实践表明,以计算机、宇航、海洋等新型工业群崛起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不仅没有扼制标准化,相反,由于人们在被缩短了的世界空间和时间中,以空前密集的形式展开了广泛的交往,国际标准化活动作为各国经济技术交流的桥梁,必将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一大改革。让我们脚踏实地干上几年,尽早使我国主要工业品的标准达到经济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的水平,争取有一部分产品标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建立起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水平相当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技术先进的标准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