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推行改革 势在必行——记河南省周口市工业从衰落走向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11
第2版()
专栏:

推行改革 势在必行
——记河南省周口市工业从衰落走向繁荣
本报记者 刘宾雁
编者按:河南周口市在工业方面推行改革,破格用人,从而使一些厂子起死回生,从衰落走向繁荣。这篇报道写得很生动,值得一读。
开创新局面,靠发空议论不行,守旧更不行,要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四化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形势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不论是哪条战线,也不论是哪个企业的领导干部,都不能再用老观念、老框框、老办法来对付新的情况和新的事物。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陈规旧章,都必须破除。我们的改革是探索性的,会有成功,也有可能暂时受挫。我们准许改革不成功,但不准许不去进行改革。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哪里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胆改革,哪里就能较快地打破暮气沉沉的局面,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河南省周口镇,历史上曾久负盛誉,因位于三河汇聚之处而有“小武汉”之称。解放后,这里兴建起一些工厂,但比起“打铜巷”、“皮场街”、“耙子街”昔日盛极一时的手工业历史,却逊色多了。为什么呢?说起来也怪:这些用机器武装起来的工业同当年的手工业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不赚钱,甚至还赔钱。也有不怪的一面:谁肯花钱去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废物呢?谁肯出同样的钱选购次品呢?
后来,连维持这种局面也很难了。1973年到1977年,全市工业连续五年亏损之后,有些工厂发不出工资,工人只好到街上卖咸菜。轴承厂的产品,1979年在全省质量倒数第一。药械厂也办得稀里哗啦,市里想关掉它。可是若依此类推,周口市还有几家工厂有继续存在的权利呢?难道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只能用它的烧鸡、油条和胡辣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吗?
但是,记者1983年年末访问这个小城时,看到的却不是冷落,而是生机勃勃。周口市的好几种产品质量,已跻身全省最前列,甚至成为全国名牌。纽约、东京和意大利的皮毛市场上,人们也在议论“皮都”周口。这一年全市工业利润达到550多万元,比前一年增长90%。
好象一个病病歪歪的人突然成了运动健将,一位鬓发稀疏的老妇忽然变成妙龄女郎,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很简单:是改革,是对于陈章旧规的大胆突破给这个古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不改不行
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司茂春1979年接管工业不久就发觉:在暮气沉沉的工业后面,站着一些暮气沉沉的人。这是个要害,不改变人的阵容,工业就只能坐以待毙。
周口镇的衰落是从平汉路(今京广铁路)的建成开始的。后来,周口镇的命脉——颍河航道又逐渐淤塞,以至最后停航了。由此带来的经济停滞、信息闭塞,便不免在人们的精神上留下了印记——木然于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在狭小的天地中自得其乐。周口市企业的领导干部又大都是五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手工业工人中上升的,小生产者眼光和心胸的限度,也同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有二十多年时间,工业很讲究“产值”而不问实效,周口镇便把河砂也算到工业产值里去,但一年下来,也不过六七千万元。连这个数字,里面也有很多水分,企业干部隐瞒亏损已盖有年矣。司茂春是作会计出身的,又在基层工作多年,目睹了二十几年来“谎祸”为害之烈,便反复要求工业干部拿出实的来,“不要怕丢丑!”这可不是件容易事。直至他提出“哪个厂再虚报成绩,隐瞒亏损,就不给调资,从厂长开始!”
小小的周口市,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却走在全国的前列。1979年就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经济责任制年年有发展。在二轻局系统集体企业里实行“倒算”制,即先扣除生产成本、税收、折旧等等之后,再计算分配。工厂赔了,大家就分不到钱。这才改变了上下习以为常的坐吃山空、怡然自得的心理状态。
破格用人
领导企业的,大都是文化低、年纪老、思想僵化的人,还常常闹纠纷,这怎么行!但是要换人,又谈何容易!新人哪里来?旧人又哪里去呢?
“这里也有个迷信。一个人明明不行,还非用他不可。拉磨是他,推碾子还是他!应该是谁能干就让谁干!”——司茂春说。中国并不缺能人,问题是划定了一个圈子,只准用那几个棋子儿。按现行制度,没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不能当工厂领导干部。有了这个身份,还得论资排辈。更动一个人,又手续重重,贻误时机。中共周口市领导表现了极为可贵的决心改革的精神。制度是为人服务的,明明过时了,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难道还非得“守”着它不成?怎么就不能改动呢?市委决定:就地取才,厂一级领导干部,除厂长外,取消由组织部任命的制度,改由厂长任命,到组织部备案,条件是:政治没问题,本人有本事,工人又信任。
高中毕业、勤于钻研的工人张周同,就是这样上来,当了药械厂的副厂长。这个二百多人的小厂,1979年以前常常一年亏损十好几万元。张周同上来以后,全力以赴地抓新产品,二年里就连续研制出山茱萸肉脱核机、炒药机、打包机,得到省里的科研成果奖,一下子救活了这个本来要关闭的工厂,从1980年起开始盈利,1983年这个厂利润猛增14.7倍。
轴承厂也是濒于倒闭的,1982年以前一年亏损15万多元,1983年却转为盈利8万多元,产品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今年120万套轴承都订满了合同。这又是由于起用了工程师王叙民当工厂领导。风机厂起用了过去受歧视的工程师赵强为副厂长,很快就研制成“异形制缶机”,节省了四十多万美元外汇,获省科技成果奖……去年全厂利润猛增近一倍。
在集体所有制企业里,按“宜选不宜派”的精神,普遍以民主选举方式更新了各厂原领导班子,成效更是立竿见影。皮件厂客户索赔21万元,工厂长期停工,两个副厂长还专心致志地闹摩擦。工人不干了,1983年5月重选领导班子,除一人外全部拿掉,由两个年轻人主事,当月就扭转了亏损。产品合格了,皮革利用率也提高了,还争得了一批出口手套的任务。几个月就弥补亏空八万多元。
象这样短期内起死回生、扭亏增盈的工厂,在周口市比比皆是。难怪司茂春连声感叹:“起用对了一个人,能带来多大经济成果,你简直无法估量!”
好是好,但是能一帆风顺吗?几乎每起用一人或免职一人,都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周口是个小市,干部又一直没有流动过,人与人之间结成密密层层的关系。有的厂,一家几代人、几十口在一起工作。市委书记林汉琪决心很大,一再说:“不行的就拿掉,一概就地免职!”“就地”,就得降职,谈何容易!几十年的老规矩,工作砸了锅,也只是挪个窝儿,甚至还得提拔吗?周口市也难杜绝。一个姓王的干部,就是在工厂赔了几十万元,被免职后提升为副局级干部的。
1983年,周口市国营工业亏损户只剩下一家,二轻局系统直属集体所有制工厂则全部消灭了亏损。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超过产值增长速度6倍。
商业相形见绌
你也不要以为周口市已经实现了全面繁荣。紧挨着蓬蓬勃勃的工业,就站立着一个无精打采的商业。
国营商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称:“商店外有小房,小房外面有张床,床以外还有地摊一行!”有些商贩说:“商店里没有的我们有;商店里有的,我们更便宜!”这不是夸口。从外省外地小批进货的小商贩有利可图,享有各种优势的国营商业却连年亏损,就是一证。去年,国营商业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度下降。
周口市的工业在向商业提出质问:你为什么不也实行改革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