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卫生防疫人员工作条件亟需改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11
第3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卫生防疫人员工作条件亟需改善
卫生战线除害防病任务很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正在抓紧卫生防疫人员的培养工作。然而,在广开人才培养渠道的同时,不能不十分注意卫生防疫人才的使用情况。北京医学院调查的情况表明:该校公共卫生系毕业生中,大约只有45—60%的人在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大批卫生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改了行。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过去从卫生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仍在从事卫生防疫工作的大约只有一半。很多人改行当了临床医生,有的改做其他行政工作。
是不是卫生防疫队伍的人才过剩,才会有那么多人改行?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卫生防疫部门的一些同志,发现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卫生防疫队伍不仅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也较差,人才缺乏的情况很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卫生防疫站仅有技术人员九万六千人,这与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是很不相称的。每个公社卫生院平均只有两个防疫人员。按照国家的编制要求,地方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所缺的技术人员,以目前医学院培养的速度,需要十余年才能满足。防疫站医师以上的技术人员中,大专毕业生仅占53.2%,主任、副主任医师全国加起来才有四百多人。防疫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不懂业务的约占30%。防疫站普遍的情况是:专业训练不足和未经训练的人员多,加之急需的卫生工程、卫生宣教、卫生事业管理和高级卫生检验等人员均很缺乏,很不适应卫生防疫事业现代化的需要。
一方面人才奇缺,一方面大批的人才改了行,这一奇怪的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许多同志认为,主要是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条件太差,他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偏见在卫生部门影响很深。有的领导同志缺乏战略眼光,看不到卫生防疫工作对人群保健的作用,也不了解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他们认为防疫人员无非是查查卫生,管管厕所,灭灭四害,抓抓耗子,防疫站存在与否,无关大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不少地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上表现出明显的厚此薄彼倾向。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防疫经费在卫生事业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1982年,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每人一年只有防疫经费两角钱。许多防疫人员反映: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单位已经到了无钱开支旅差费、不能下去处理疫情的地步。有的连发工资都困难。设备更新成了大问题。大多数防疫站还停留在五十年代建站时的水平。老的仪器要淘汰,新的仪器又无力购置,许多业务项目至今还是空白。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防疫站中能做理化检验的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至于工作用房狭小,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部门初步拟定的标准,是全国普遍的情况。北京市19个区、县站平均建筑面积比卫生部颁发的标准低53%。首都尚且如此,其他省市的情况可想而知了。有的县区站设在废弃了的庙堂里,有的临时租旅店。两个人共用一张办公桌的状况更是屡见不鲜。
知识分子大都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不少卫生防疫人员空有报国的愿望,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只好舍弃自己的专业,而去干别的工作了。甘肃省防疫站统计,从1977年至今,已调出业务骨干27人。一些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感叹地说:“我们为防疫人员提供的工作条件很差,难怪他们工作不安心,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采访中,许多同志呼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水平的发展,我国疾病谱、死因谱、人口谱与五十年代相比已有较大变化,它给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防疫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他们希望各级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能够重视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在人、财、物的安排上优先给予保证,把防、治比例失调的关系调整过来。他们说,当前,加速培养卫生防疫人才固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如果不能迅速改变卫生防疫工作困难的处境,尽可能地为卫生防疫人员创造一定工作条件的话,人才培养得再多,也是留不住的。
本报记者 白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