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贝鲁特西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13
第6版()
专栏:贝鲁特通讯

贝鲁特西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 喻开元
2月初以来,贝鲁特及其郊区又经历了一番新的战斗,使这个多次被炮火洗劫的城市,在那些来不及医治的旧伤口上面又增添了一道道新的伤痕。
11日,我们沿着发生过战斗的街道,在市内西区看了一下。尽管街面上已见不到持枪的武装分子,主要的路口也有政府的内部治安军在指挥交通。什叶派“希望”运动的负责人贝里多次呼吁公私企业恢复活动,但由于东、西区之间的“绿带”地段还在不时发生冲突,街上车辆行人比起往日要少得多,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商店开门营业。
供应严重不足。加油站前排着汽车长龙,煤气公司关门,没有罐装煤气出售。蔬菜奇缺,只有卖香蕉和桔子的摊贩在路旁叫卖。物价上涨,一盘鸡蛋从9黎镑上涨到19黎镑,还很难买到。繁华的市中心哈马拉大街,出现了另一种热闹的景象:在铁门紧闭的大商号门前,停放着一辆辆五颜六色的售货车,出售成衣和化妆品。这种车运行轻快,枪炮声一响,开起来就跑,所以发展得很快。这完全是战争环境逼出来的。
激战后的哈马拉大街西头,两旁有十几辆被炮弹击中烧毁的轿车残骸和象工事一样堆起来的用塑料口袋装的垃圾。满地碎砖乱渣,打弯的铝条和断了的电线。在接近东西区分界的地方,马路上的土堆还没有铲掉,汽车只能从土堆中蛇行穿过。
由于局势的发展仍不明朗,贝鲁特市民人心浮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纷纷撤侨,加剧了紧张的气氛。一位黎巴嫩朋友满腔悲愤地说:“我们不能走,也无处可去。”这位朋友还是家境富裕的,至于那些成千上万的难民的处境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从贝鲁特港口东侧的老商业区往东南伸延,一直到黎巴嫩山脚下,这片由1975年的内战造成的无人区,曾经荒凉了六七个年头,除了冷枪手们隐藏在断垣残壁的后面互相射击之外,没有一点生活的气息。杰马耶勒就任总统后实施的大贝鲁特计划,曾经统一了东西两个区,当时有几十个国家的承包商蜂拥而至,要在十年内重建这片无人区。经过一个时期的施工,已经有一批高大的建筑物修缮完毕。然而,这片无人区今天又重新沦为了交战区。烈士广场上被打断了肢体的雕像也许又受了新的创伤,它象征着坚忍的黎巴嫩人民,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苦痛和牺牲,但是顽强地渴望着新生,尽管还可能要等候很长的时间。
(新华社贝鲁特2月11日电)(附图片)
连日来贝鲁特的激战造成食品短缺。图为当地居民争购面包。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