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艰难的起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13
第6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艰难的起步
本报记者 李志明
1984年1月,阿根廷零售物价上涨12.5%,超出政府原定的目标(11%)一个半百分点,但是同1983年12月份上涨17.7%相比,可以看出,通货膨胀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阿根廷新政府上台时,生产停滞,年通货膨胀率高达433%,外债有436亿美元。
因此,怎样逐步克服经济危机,就成为新政府面临的头等问题,同时也成为刚刚建立的民主体制臻于稳定的首要条件。阿方辛总统就职之初把恢复经济、控制通货膨胀、增加实际工资列为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基本目标。最近政府宣布,198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计划要增加5%,职工实际工资提高6%—8%,今年1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将压缩到4%。在这些目标中,政府又把反通货膨胀当作主攻方向,因为它是当前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政府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财政赤字过高。1983年,阿根廷财政赤字之高,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且赤字几乎全部靠发行钞票来弥补。因此,政府确定,今年的财政赤字要降低到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据官方分析,造成巨额赤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公共部门过分扩张,国营企业管理混乱、亏损严重,以及大规模的逃税现象。在阿根廷经济中,公共部门所占的比例很大。据报道,阿根廷有300多家国营企业,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但大多数企业管理不善。为此,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国营企业私有化的问题,除了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外,准备把许多国营企业逐步交给私人经营。与此同时,政府还拟定了一个改革税制的法律草案,提交议会,准备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阿根廷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受到巨额外债的牵制很大。据估计,今年约有200亿美元的外债到期(包括前两年拖欠下来的),而今年的外贸盈余最多只有35亿美元,还不够支付外债的利息。贷款银行坚持续借外债的谈判取决于阿根廷执行的经济政策。众所周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条件与政府复苏经济、提高工资的目标是相抵触的。阿方辛总统多次强调,阿根廷愿意履行外债义务,但不能以经济进一步衰退为代价。新任经济部长上任不久已经两次飞往美国,与贷款银行讨论续借外债问题,但至今没有结果。
此间舆论界多数认为,虽然政府对于经济症结所在的分析以及为此确定的目标是合乎实际的,但是仍需采取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人们认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人民的心理有很大影响。新政府上台第一个月在反通货膨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基本上兑现了原先的估计,在摆脱经济困境的道路上跨出了艰难的一步。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2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