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生产竞赛中的重庆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23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生产竞赛中的重庆工人
自去年十一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展开后,还处在恢复生产阶段的重庆市各工厂职工,也立刻卷入了爱国生产竞赛热潮中。他们发动了厂与厂、车间与车间间的挑战,通过改进生产制度和操作技术,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通过竞赛也提高了职工们的阶级觉悟,树立了仇视、鄙视和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思想。江津被服厂工人的口号是“我们的志愿军在朝鲜打了胜仗,我们也要在生产战线上打胜仗”。他们厂在半个月间完成了十万套军用棉大衣。锅炉房工人把通风烟道加高了四尺多后,锅炉内热度增加,每天可省煤五、六千斤。国营五○三汽车修配厂的工人们在上班前一刻钟就把炉火烧好,只要一听上班的钟声,榔头便叮叮当当地响起来。这样,钢板卷孔的产量,由每天五十八片增加到一百零五片。打破该厂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国营五十兵工厂由于建立新的检验制度,检验人员深入车间,废品率由百分之三十降低到百分之三。四○六汽车修配厂的工人,创造出汽车牙齿箱二、三挡活动锁子模型,使产量从每天每人五十六只增加到二千五百只,提高了五十倍。在修理汽车时,不管下多大的雨,泥浆有多深,工人还是照样地干着。国营某钢铁厂、公私合营的民生机器厂和私营的渝鑫铁工厂,在赶造为解放西藏用的铁桥材料时,互相挑战、应战,结果三厂均提前完成了任务。民生机器厂原定七十天的工作,实际上二十八天便完成了。二十九钢铁厂也提前三十一天完成了原订计划。开始时钻眼组每星期只能钻一五六一○个眼,第二个星期效率竟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七。剪板工人由每天剪五十块提高到一百多块。渝鑫钢铁厂设备较差,没有冷剪机和冲眼机,下料工作都需要人力,但还是提前三十一天完成了任务。
读者 余泽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