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家务服务的岗位上——记北京市朝阳家务服务公司的几位服务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2
第4版()
专栏:

在家务服务的岗位上
——记北京市朝阳家务服务公司的几位服务员
新华社记者 黄威 本报记者 晓渡
二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市劲松第三中学,人群熙攘,十分热闹:有的人在作自我介绍,有的在询问对方情况;谈得投机,就在“协议书”上签字。原来,这是北京市朝阳家务服务公司借用劲松三中的教室,供作家务服务员与用户洽谈之地。这天,参加洽谈的服务人员是新近从市郊密云县组织来京的一批女青年。当用户与服务人员达成协议离开时,有人对公司管理人员说:你们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欢迎这样的服务事业!
临近寒假的时候,工人赵宝祥正在为他刚上小学的儿子放假后无人照顾发愁,听说新近成立了一个家务服务公司,就赶去求援。他向公司的管理人员说:我们是双职工,家里没有老人,一放寒假,就怕孩子没人管。公司管理人员热情接待了他,派去了一位叫张苏的小伙子给他当家庭服务员。张苏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正在上电大,等待分配工作。他家的生活并不困难,可他不愿在家里吃闲饭,报名参加了家务服务。他被派到赵宝祥家后,主动给孩子补习功课,讲故事,教他懂道理、讲礼貌;每天给做一顿可口的午饭。这个七岁的一年级小学生可高兴了,他听张苏的话,不调皮捣乱。前些日子赵宝祥给公司写了封感谢信:你们派了一位诚实、能干的小伙子,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春节前,连子花老大娘病倒了,心脏病加哮喘,住了医院,需要请人护理。大娘的儿子是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的工人,被派到国外参加援建工作。公司领导人听说有个家务服务公司,特地前往要求派一名服务人员照顾大娘。家务服务公司想起了附近的街道积极分子张馥芝,跟她商量,她同意去医院护理连大娘。在护理过程中,她不怕脏不怕累,使大娘在病中得到安慰。最近,大娘的儿子回来了,特别向家务服务公司表示感谢。
四十一路公共汽车司机吴长恩,家里有生病的母亲和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有时老人或孩子生病没办法,只好自己请假在家照料。当他听说北京市新成立了家务服务公司后,赶忙登门求助。公司让退休工人宗兰芬前往他家服务。宗大妈到小吴家后,把他家的一切家务照料得井井有条。小吴高兴地说:这回我出车可以放心了。有人见宗大妈又能干又体贴,曾以高薪相许,要她到另一家去服务。她说:不行,我不是光为了赚钱出来服务的,人家需要我,我也愿帮助人家;再说,我们也是有协议的,不能背信弃义,给公司拆台。
退休工人阎以庄,被派到市委一位女同志家当服务员。这一家的老人两腿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阎大娘耐心照料她的起居,精心调剂饮食,还经常搀扶老人练习走路。有时一天下来,自己累得浑身酸痛。经过她一段护理,老人现在能扶着桌椅门框行动了,精神也好多了。阎以庄看着老人日益见好的身体,心里充满喜悦。最近阎大妈给家务服务公司写了份思想汇报,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汇报中写道:“开始提起当家庭服务员,我就想到旧社会的‘老妈子’。事实上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不是主仆关系,而是同志关系,姐妹关系。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三六九等,无论干什么工作,要别人尊重你的劳动,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的劳动,这样干起活来,就能精神愉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